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传世文物极少(据统计世界上不足百件),其窑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迷。但文献中关于汝瓷的记载却一直未断。早在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曾说道:“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宋人叶寘《坦斋笔衡》也说:“本朝以定州瓷器有芒不堪用,遂令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明谷应泰《博物要览》内也形容汝窑说:“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清朱琰《陶说》讲到:“汝本青窑器。”《留青日札》云:“色滞微黄。”《博物要览》还说:“色卵白,似立异论,然合之可得淡青色也。”
汝瓷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经历了萌芽、发展及鼎盛阶段,直到宋金战乱而失传。在唐代,当时的汝州境内有著名的鲁山花瓷和黄道窑花瓷,其生产规模宏大,早期汝瓷即渊源于此,当属汝瓷的萌芽阶段。到宋代,汝州境内有供民间用的众多汝民窑,产品多为盘、碗之类。釉色大致分四种:一是豆绿,多印花,少刻花;二是天青,色素无花;三是月白;四是葱绿。豆绿釉是一种半透明釉,适用于胎上刻花和印花装饰。而其他釉色是乳浊釉,不适宜刻花。汝窑之所以能有后来的鼎盛阶段并称魁于世,与其高超的配釉技术不无关系。一般来说,中国古陶瓷由于地质和原料的不同,北方青瓷的釉料配方多为高硅低铝,而汝窑的配釉技术在宋代独树一帜,属于高铝低硅配方。
汝瓷首推的釉色是天青色,其釉色为复色釉,青中带蓝,蓝中有青,好像雨过天晴所出现的蔚蓝色,这种色会随不同光线折射出不同色泽,从早到晚,色泽都不相同,随天色变化而变化,观之赏心悦目。汝瓷的釉色不论天青及或是其它如豆绿、月白等色其共同特点是呈现出一种自然含蓄的美,就像隔着轻纱看内含,隐情百态,回味无穷。
汝窑瓷器的造型主要是盘、碗、洗、瓶、尊等,对传统汝瓷胎釉特征的描述,历代学者均有记叙。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叶寘《坦斋笔衡》、周辉《清波杂志》等不胜列举。汝瓷的釉料中不掺化学成分,完全采用自然矿物料,所以在今天可见的汝瓷器物上,釉面荧光含蓄宛如美玉,有开片和无纹两种,这在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被记为“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并且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重叙次说。不论传世汝瓷还是考古发掘出的汝瓷碎片,其最大特点是“裹足支烧”,即底足完全用釉包裹而不露胎体,用支钉支起来烧造。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可见釉中气泡“寥若晨星”。
汝窑瓷器是官窑系统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从北宋后期建立官窑到其消失总共几十年,其开窑时间极短,传世作品极少,非常稀奇珍贵。清代汝州督学孙灏对其昙花一现曾作诗感叹道: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抟埴。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虫为蛊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