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人的茶文化
青海高原,气候比较寒冷,是不产茶叶的地方。然而,茶与青海世居各族人民的生活却结下了不解之缘。当地有“茶是头道饭菜”“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茶碱、鞣酸、挥发油等,除有兴奋大脑和心脏作用外,还具有帮助消化、消热降火的功能。这自然与高原人们的食物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牧区以肉类、青稞为主的饮食结构关系密切。当牧民吃完酥油糌粑(炒面)或手抓羊肉后,喝上几碗酽酽的奶茶,一天之内,很难出现饥渴之感。而肉食引起的维生素C的缺乏,也靠这奶茶来弥补。
青海人不喝碧青翠绿的绿茶,也不饮色红浓艳的红茶,而是喜欢用铜壶、铝壶或陶瓷罐罐熬煮的、色泽黄褐、浓醇微涩的茯茶。茯茶是紧压茶,形状似砖块,俗称“砖茶”。熬茶时,还习惯在茶水里加一些盐,味道淡咸,称之“清茶”。
当地有句俗话也是这样说的:“茶没盐,水一般。”如果在这清茶里加入牛奶熬煮,乳花翻滚,越煮越浓,这便是风味独特的青海人常饮的醇香的奶茶。这喜欢喝熬煮的清茶、奶茶的饮食习惯,在传统的“花儿”中也有反映: 清茶熬成牛血了, 奶茶(哈)滚成醋了; 双手端碗不接了, 哪达些得罪你了?
青海不产茶叶,茶叶要靠外地供给。过去,这里多山,茶叶来之十分不易,茶叶自然被青海人视为极其珍贵的商品。于是,茶叶便从人们的饮食需要走向了日常交往,表现出多向的文化内涵。茶除在接待客人的礼仪中成为主人诚恳、厚道、热情好客的表证外,还是当地人人情交往的上好礼品。逢年过节,或喜庆婚嫁中,除赠送其他礼品外,还必须要带上一两个茶叶包。这是用红纸包裹,内装二三两茶叶的红包,雅称“茶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