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是《论语·先进》篇所记载的孔子的话,孔子居然推崇“野人”甚于“君子”。乡间村野的未进过新学堂的老大娘老大伯老人家,你以为他们没文化,说话粗鲁,那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说话非常蕴藉而且文雅。例如,热茶,那当然好理解,指热气腾腾的茶;但是,温州话如果说“凉茶”,就不能望文生义,以为是凉开水冲的茶,原来是指中药。乡里人生病吃药不说请医生开药方,说“请先生摸帖凉茶”。不说“医生”说“先生”,甚至讳言“病”字,生病说“勿畅快”。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居然与英语一样,英语ill,一般不用,而说disease,ease是畅快,disease就是温州话的“勿畅快”。英语继承的是英国古老的文明传统;而乡间的乡民继承的是中国古老的迭遭扫荡而在民间仍然保存的文明传统。
但是,乡间人难道就不说“病”字吗?有的。很奇妙的是,“病”字正好用在一点病也没有的人。譬如一位妇女对着她老公大吼:“你病昏了病糊了?么事明明放在这里,还说寻不着!”那位老公根本不是病人,而是壮得像头牛的人。老公很有分寸地回敬;“牛娘,你肝火这么旺,我看得喝凉茶。”有时候不说“凉茶”,说“太平茶”,这是指对不重的病用的药,或药剂不过量药性很温和的中药。为什么一般把中药叫做“凉茶”?这和中医的基本理论有关,中医学论病的原因,用两个基本概念:寒与热。十七世纪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初入中国,引来西方医学,对此极难理解:明明是细菌病毒感染,怎么说是“热”?依此而论,《伤寒论》这个书名就是不通的。不能说中医不科学,只有了解了中国的神妙哲学以后才能理解中医的超越于形而下的更高更微妙的科学。懂得此中妙谛,可以会通中西医学了。
清代人徐希勉《永嘉闻见录补遗》记述:“温人服药曰‘吃茶’,早饭曰‘吃天光’。”说明温州话把吃药说成吃茶,由来已很久了。《说文》这样解释:“藥,治病艸。”茶的原始本义倒是药草,古谓之苦茶。鲁迅哀范爱农诗:“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用的是《诗经》的古老典故。鲁迅乃弟周作人喜欢啜苦茶,似以高士自命,不知道这苦茶是何滋味。
以茶为饮料到唐朝时大盛。《清异录》记载:“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七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时人谓之茶百戏。”但唐时仍有以茶为药者,《唐书》:“唐大中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
茶在非常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民俗以至士风。闽南人饮茶喜放糖,云南人喜饮红茶,而饮茶讲究最洁最清的可能就是《红楼梦》里的妙玉了,可悲的是“过洁世同嫌”。民间女子唱的吃茶歌,极有情趣:“钱塘江上是侬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马缨花。”这吃茶还是有特殊意义的。《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俏皮话:“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是我们家的人啊?”这是说吃茶是古代订婚之礼。《天中子》:“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生,故聘妇必以茶为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