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茗居社区首页 - 雅茗居茶叶论坛 » 中国茶道论坛 » [转帖]茶胆
特邀嘉宾
转到手机版
工夫茶作为乌龙茶的传统品饮方法,有着一套繁复的程式和技巧,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将乌龙茶的精华浸泡出来。以入门手法“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来说,这样斟茶并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使各个茶杯中的茶汤能够同量同色同味,并且不残留茶汤在壶里免得引起涩味。在这一意义上说,工夫茶的程式,是对泡茶技巧的总结和形容。 茶胆是潮州工夫茶的真功夫,也可以说是一种不传之秘。茶胆很抽象,我们谈茶胆时还真不能拿出来大家一起观摩学习;但在泡茶实践中,茶胆又是一种确实存在的东西。比方说有人泡茶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盖子往盖瓯里面的茶叶压一压;这时懂茶的人就会制止他,说这样会将茶胆弄破了。 茶胆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下面我们逐一加以考察。 首先是茶具。传统的工夫茶具以茶壶为主,茶壶又叫冲罐,以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茶壶的款式可以多样,但大小应该适度,常见的有二人罐或三人罐,实际是加入茶叶之后能冲出二杯的就是二人罐,三杯的就是三人罐。茶叶泡开之后,会将壶撑满,这时就出现了茶胆。用冲罐泡茶,只要茶量合适,是很容易形成茶胆的。工夫茶“高冲低斟”技法中的高冲,就是要用较强的水力去冲击茶胆,使茶味易于穿透散发。 如果茶量太多,就会“胆大包壶”,整个冲罐会被茶叶撑紧撑满,出现水加不进汤出不来的情形。对此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工夫茶》中是这样说的:“或因冲罐数冲之后,稍嫌味淡,即将余茶掏于瓯中再冲。”也就是将冲了一半的茶叶掏出来放进大一点的盖瓯冲泡。翁先生此文写于1957年。在那个时代,盖瓯被认为“口阔不能留其香”,只是以其出水快偶尔用来代替冲罐而已,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大行其道。而且翁先生还特别告诫说这样做是客人多时“权宜为之,不视为常规也。”但这个例子却说明,茶胆只是茶叶泡开后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当茶胆太紧密的时候,是可以捅破甚至换壶后重新生出一个的。 盖瓯又叫盖碗,原本是“宦家贾客自斟之器”,现在已成为使用最普遍的工夫茶具了。与冲罐一样,盖瓯也分为二杯至多杯瓯的,所下茶量也须恰当。以一个标准的三杯瓯来说,每泡茶量如果太少,比如说少于10克,一般是很难形成茶胆的,即使每次斟减水量冲泡,这个茶胆也很不稳定,很容易就弄破了。正是茶量问题的提出,使我们将有关茶胆的讨论从定性引向了定量。 现在闽南产茶区有很多人来到潮汕做茶叶生意。闽南与潮汕虽然同属乌龙茶区,都嗜好工夫茶,但分野还是很明显的。在闽南工夫茶中,从来是没有茶胆这个概念的。在一个标准瓯中,安溪人最喜欢放的茶量是6到8克茶叶,大约冲上三几次之后茶叶就会乏色寡味而需换上新的。而潮汕人为了追求足味饱嘴,茶叶量经常要放到13到15克,茶叶泡开后有时胀得有如小山,甚至将瓯盖都撑离了瓯身。也因为如此,安溪人往往会说潮汕人简直不是在泡茶叶而是在吃茶饭呢! 关于投茶量,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更专业的术语,就是茶水比例,即每1克茶用多少克水泡饮。在国内多数地方,泡饮绿茶或红茶的茶水比例是1比50至80;在福建或台湾乌龙茶区,泡饮工夫茶的茶水比例一般是1比20;而潮汕工夫茶的茶水比例通常高于1比10。比如一个容量110毫升的标准三杯盖瓯,如果加入13克茶叶,那么茶水比例大约是1比8。实际泡饮时随着茶叶的吸水膨胀和茶胆的出现,加水量会越来越少,如果以能冲斟出三杯共60毫升茶汤计算,则这个茶水比例甚至可能高于1比5。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在中国的饮茶史上,泡茶法只是明代之后才流行的饮茶方法。在此之前,煮茶法、煎茶法和点茶法都曾各擅胜场,独领风骚数百载。泡茶法又可分为置茶入杯,注水而饮的撮茶法和纳茶于壶,泡后斟出的壶泡法。但不论哪种泡茶法,都是将茶叶完全浸泡在开水里,让茶质快速均匀地渗透出来。这样的泡法,潮汕人称之为“大壶茶”。 工夫茶,假如抛开所谓茶道等形而上的东西不谈,可以理解为是乌龙茶的传统泡茶法,其特别之处在于通过特殊的器具和手法,使乌龙茶的品质特点得到充分发挥。而我们知道,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主要是指茶香和茶韵。要让茶叶的香气和韵味得到充分发挥,最有效的方法则是泡出又浓又酽的工夫茶汤。 通过茶水比例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闽台工夫茶与潮汕工夫茶的投茶量是不同的。这样少的投茶量,在潮汕人看来是与大壶茶没什么差别的,既然茶叶都被完全浸泡在茶汤里面了,还谈什么工夫不工夫!这也是一个由量变而引起质变的哲学范例:闽台工夫茶因为所投茶量太少,未能达到形成茶胆的临界,从而与茶胆这种工夫茶的高级技艺失之交臂。因为缺少了茶胆这种功夫,闽台工夫茶所烹泡出来的茶汤始终带着一股潮汕人所称的“水气”,茶叶的品质特点未能得到最充分地体现,从而未能达到工夫茶的最高境界。 至此我们对茶胆的概念已经逐渐明晰起来:第一,茶胆形成于冲罐或盖瓯这种工夫茶具里面;第二,形成茶胆需要合适的茶叶量,初泡的茶水比例最好是1比8;第三,茶胆是茶叶泡开后的不均匀状态。正是这种不均匀状态,使乌龙茶的茶质能够受控制地缓慢渗透出来,形成工夫茶特有的绵长悠远、源源不绝的冲泡特点。 茶胆也可以说是工夫茶的灵魂,是一泡茶香气和韵味凝聚的所在。传统的潮州工夫茶从纳茶开始,就已经为茶胆做准备了。所以翁辉东在《潮州茶经》中写道:“倾茶于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及至其后的冲点、刮沫、洒茶各程式,均无不围绕生胆和护胆而做。比如注水,就不直接冲入壶心,而是先沿壶的边缘冲点。待到茶淡色浅,也可以用瓯盖往中间茶胆处压上几压再冲,但这时茶胆已破,精华全失,茶事也随之结束了。
查看详细资料
TOP
雅茗茶童
明了,茶胆是这么回事啊。
谢谢今日兄转贴!
小茶童
泡茶的茶童
认真读了一遍.
对潮汕工夫茶的泡法与茶胆之说, 仍不能很全面地理解.
有机会定去汕头深入体会下地道的潮汕工夫.
真水无香
学习!
等着拜读今日兄的茶胆之说! 云萱奉茶先:
这两天身体不适, 我先下了.
别这么小气
哪有自己带茶的道理.
那带那个地瓜,总可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