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交流会上,认识某茶友,他们几个买了不少的“野生茶”,大家的一对喝,都认为彼此的不对,从对方的茶中,在下喝出微微酸,由于是散茶,前五泡都没出味,很淡很淡,直到我走开一会儿,回来后, 他才说,出味了,的确,有股淡淡的蜜香味,难怪他会如此喜欢,之后几泡 ,一直是这个味道,不由更是怀疑了。回来后,试了千家寨野生茶散茶,不对,再试大雪山的茶,有一点类似,再试野放茶(景东的),第一泡就出蜜香味了,淡淡的,不耐泡,就是这个味,原来如此啊,也难怪,现在很多人把野放茶称之为野生茶,偷换概念。。。如果真把两个茶放一块儿,说不定,你还真会喜欢野放茶的口感呢
这个就是野放茶啦。。。
所谓野放茶,并非野生茶园也。
野放茶是人工种的台地茶。
野放茶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茶园被荒废,(比如战争,比如 **期间,规定以粮为纲,所有耕地都要种粮食),自然野放荒芜的茶园。
如果你去爬大理苍山,不走索道,你会看到半山这样的类似茶园,当地人都不愿意去采。 因为长期荒芜,产量比较低。要爬到海拨2000米的地方去采,比起在集市上做点什么生意,实在是性价比太低了。
在无量山旁,景东县,特意收购了这些茶来研究。仅仅是为了搞明白,到底野放茶有什么特点。
野放茶仍然是灌木状态,因为密植的缘故,所以无法长成大乔木,当然也有人会称为小乔木,因为有点树干了。
因为野放的缘故,加上山地比较贫瘠,叶子都比较瘦,也都显老。叶片较厚。正常泡时,初始2泡味淡,回甘比较慢,泡到6泡后方觉回甘,但比较持久。茶的涩味尚重。
今年第二年,再等两年看看,野放茶会比台地茶(非茶园茶)的转化效果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