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17世纪俄输入的
茶叶很少,后期才有少量
茶叶出售。1792年第二次《恰克图条约》签定后,
茶叶贸易开始繁荣,18世纪末,茶占中俄贸易总值的30%,1810年,砖茶、白毫茶共输入24570担。经营
茶叶的商人全部是晋商,最为兴盛的时候曾达100余家。而常氏一门,从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此项贸易开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7朝,沿袭150多年,尤其到了晚清,在恰克图数十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堪称为清代本省的外贸世家。因为常氏在对俄贸易中极具远见和谋略,又极为注重信义,很快就得到俄商及俄国政府的重视,不久便将生意做到恰克图以北的俄国境内,在俄国境内的莫斯科、多木斯克、耶尔古特斯克、赤塔等地区乃至欧洲的其他国家都有了他们的茶庄分号。在晋商的
茶叶生意过程中,绵延数千里的
茶叶运输,陆地、水路、山路还有劫匪,他们不畏艰险、吃苦耐劳,为
茶叶走向北欧各国打开了通道,在中国
茶叶历史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90年代,内蒙古著名作家邓九刚重走了历史上的茶叶之路,并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