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茶商公会出面调控茶价,决定自1940年7月21日起,盒茶每盒不得低于1元以下;箱茶售价每箱不得低于8元以下;自8月1日起,盒茶每盒加价4角,四两包箱茶每箱加价2元,其他各茶亦酌情加价。此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1954年、70年代初,公会又根据福建产区
茶叶的丰歉情况,采取实质性措施,及时对销区进行市场调控,努力规范茶价,防止恶性竞争,并将
茶叶成本在《星洲日报》《中兴日报》《南洋商报》上公布,引导民众消费。同时,成立市场调查组,对会员茶庄经营的
茶叶质量进行监督,如发现会员有销售劣货行为,给予除名处分。上世纪80年代,由于茶粉价格上涨,某些茶粉商通过茶粉掺色的办法牟利,新加坡茶商公会多次联合吉隆坡、槟城等茶商,多次组织商讨如何杜绝茶粉掺色。
新加坡茶叶主要依靠从中国、锡兰等地进口,然后在本地及周边地区加工、销售,因此,产茶地的产量、出口政策以及销售地区的政策等都直接影响到公会同行的利益。1940年,福建省不许闽茶结汇出口,公会发函交涉,并函请安溪会馆、中华总商会发电声援,派林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