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已把武夷
岩茶“绿叶红镶边”的特色准确地描述出来。王草堂即王复礼。《茶说》成书的时间在清代初年,以此推论,武夷茶这一独特工艺的形成,当远比这个时间为早。对此,清顺治年间释超全的《武夷茶歌》已有表述:“景泰年间茶久荒,喊山岁犹供祭费。输官茶购自他山,郭公青螺除其弊。嗣后
岩茶亦渐生,山中借此少为利。近时制法重清漳,漳芽漳片标名异。”其后,释超全又在《安溪茶歌》中说:“安溪之山郁嵯峨,其阴长湿生丛茶。”“迩来武夷漳人制,紫白二毫粟粒芽。西洋番舶岁来贾,王钱不论凭官牙。溪茶遂仿
岩茶制,先炒后焙不争差。真伪混杂人聩聩,世道如此良可嗟。”释超全俗名阮文锡,原系同安县士人,因恸明鼎瀹丧、复国难期而于顺治八年入武夷山寺为僧,故得洞悉茶事。从他这两首茶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中的“近时”、“迩来”指的起码是顺治前的事。郭青螺是万历十年的潮州知府郭子章之号,此公虽不喜闽茶,但他敢于革除自景泰(1450——1456)以后,武夷山茶农须自他山购茶输官(即缴给官府)的弊端,对武夷茶业的重兴,贡献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