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茶馆,也似乎隐隐约约在变化着。在北京,大多消费者都是商谈事情才去茶馆的,这说明一个城市的消费层次不同、文化修养的差异,消费人群的品位就不同。目前,全国只有20%的茶馆是文化型的,80%的茶馆几乎都是以棋牌、餐饮为主的。由于经济压力的冲击,经营者坚持不下去,就导致清茶馆改为其他经营内容,这是无可厚非的,我们也可以理解。但对
茶文化而言,做到一个茶馆提高文化的品位,坚持做文化型茶馆,在目前这种趋势下诚然是很艰难的。总的来说茶馆做好做不好,与经营者的理念和管理有一定的关系。再加上整个社会不重视这项文化,政府支持不够,仅仅靠民间的和一些研究者来努力是不够的。因此,做好文化型茶艺馆,就得有经营的实力作为铺垫,引导方向要正确,商品品质要好,宣传力度要加强,要不断地变换经营策略,如讲座、会员制、对老顾客的回馈等等。这都是一些有力的促销活动,这样又便于管理。客源稳定是必须追求的,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
茶文化、
茶叶和茶具的相关知识等等来提高茶馆的文化品位,要让消费者真真实实地感受到精神消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