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这两年刚炒起来的茶。”在东莞各大小茶庄,茶商总是这样向客人介绍大红袍。
宋元时已成为朝廷贡品的大红袍在短短三五年时间里价格飙升,各地有关天价大红袍报道此起彼伏。两年前还在专心销售普洱和铁观音的东莞茶商,现在已纷纷为时下销售正热的大红袍和金骏眉开辟专柜。
不过,东莞人至今仍未忘记,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的普洱茶热以及随之而来的价格滑铁卢,他们仍心有余悸。
有了普洱的前车之鉴,这款东莞茶叶新贵能否真正在资金宽裕的东莞人手中,化身保值增值的又一法宝?
国人对茶叶的附庸潮仍在持续,风雅的背后,演绎的是一幕幕商业故事和投机热潮。
茶叶新贵
徐新民估算,如今东莞喝大红袍的人中,八成是新莞人,这些人和大红袍一样,属于城市新贵,也较容易接受新事物。
二话不说,徐新民就来东莞卖起家乡的大红袍,然而,当时,他和自己带来的大红袍一样,都尚未成为这座城市的新贵。
5年前,当时28岁的徐新民独自一人从武夷山来到东莞前,根本没有做过任何市场调研,也不知道,东莞市场上还没有一家大红袍专卖店。他非常自信,家乡的名茶怎么说也是“天生丽质”,追溯武夷茶的历史,确曾红极一时,宋元时武夷山茶已经开始成为朝廷贡品。“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乾隆皇帝的一句评价成了当下不少茶商推荐时信手拈来的名句。
东莞人刘日群就是他的第一个代理商,但此前,她却从未喝过大红袍,家里的长辈都只喝普洱。2006年、2007年东莞市场掀起普洱茶收藏热时,她的家人亦在投资大军之列。至今,家里仍然囤积有为数不少的普洱。
为打开销路,徐新民甚至允许代理商赊销大红袍,也就是说,代理商可以先将大红袍拿去卖,卖完了再给钱,卖不完就退货。即便如此,茶庄的生意仍十分惨淡,最惨时,他需要利用起大学的老本行,成天坐在茶庄后面的小隔间里卖软件,以维持茶庄开销。
2005年起,形势似乎有所好转:武夷山市有计划地在全国推进大红袍形象宣传,武夷山水与大红袍名片逐渐为人所知。特别是2008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倾力打造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张艺谋执导的《印象大红袍》问世,福建北京等地顿时掀起大红袍热。
也就在那一年,刘日群正式辞掉了自己在公职部门的财务工作,由一名“兼职代理商”转变为专职代理商,在东城愉景花园找了间店面,开卖大红袍。
“每天除了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琢磨与茶叶有关的事情。”徐新民说。连续5年没日没夜地琢磨,他的客源市场终于打开,现在已经拥有6家品牌专卖店和15家代理商。
然而,大红袍的身份尴尬仍悬在市场观望者的眼前:生长在武夷山天心九龙窠悬崖峭壁上的大红袍母树仅有6棵,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2006年5月起便停止采摘,实行特别保护和管理。
因此,大红袍母树茶品成为绝品,而市场上的正品大红袍树种均为母树大红袍通过无性繁殖而成,产量有限。但在市场上,却随处可见大红袍,这让普通消费者不免生疑。
不过,业内人士称,无性系茶树品种遗传而不变异,保持了母性大红袍的亲本特点。为打消疑虑,徐新民还专门托亲戚从武夷山运来了大红袍树种,他要将这几棵树种在茶庄内,给没见过大红袍树种的客户观赏。
徐新民估算,如今东莞喝大红袍的人中,八成是新莞人,这些人和大红袍一样,属于城市新贵,也较容易接受新事物。
大红袍诱惑
喝了10多年的铁观音,再好的都品过了。除非出个更经典的,否则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
做着电缆、服装、煤炭多样生意的王新德就是这样一名东莞新贵,从东城桑园鼎好茶城到万江石美茶叶市场,常年做茶叶生意的老板们都知道这个叫“阿德”的茶客。
2010年12月31日下午,正在常平忙生意的王新德手机铃响,是东城一大红袍茶庄老板打来的:“有新来的好茶。”半小时后,王新德的车便停在茶庄的门口,西装革履的他踏进大门,笑嘻嘻地上来便问:“怎么?有好茶?”
喝大红袍的时间不长,但说起大红袍的特性来,王新德俨然已是个门道中人。
大红袍独特的岩韵由其独特的土壤环境造就:武夷岩茶区大部分在岩壑幽涧之中,茶园土壤之成土母岩,绝大部分为火山砾岩、红沙岩及页岩组成。
这种岩韵需小壶小杯细品慢饮,普通人喝上半年大红袍便能入门,王新德则属于入门较快者,每次听到哪又来了好茶,他便像嗅到花蕊的蜜蜂一样直冲过去,经鉴定确为好茶后,便果断拿下。
对大红袍情有独钟后,自称为铁观音“茶痴”的王新德便不再喝铁观音了。10余年前,他曾跟随自己的大学好友去其老家安溪,品尝了当地茶农为他泡上的一杯铁观音,味道令他至今难以忘怀。
在王新德眼中,气候变迁、环境变化和利益驱使让铁观音的口感日益变迁。“喝了10多年的铁观音,再好的都品过了。除非出个更经典的,否则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意义。”
反倒是大红袍,透着自身独特的雅气,吸引了王新德。“卖茶叶,同时也要卖文化。”这句话,时常挂在徐新民嘴边。
他的茶庄待客厅内放置了根雕茶几,都是特意从福州运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与大红袍的文化气韵相匹配。
徐新民反感那些喝茶不讲究的行为,在他的观念里,喝茶是一种很雅的艺术,尤其对大红袍这种高端茶来说。喝茶时,人的穿着、行为举止以及周边的环境都应该讲究。说这话时,年轻的茶艺师双手将茶杯递到他跟前,身着西装的徐新民轻轻拿起茶盖放在鼻子前陶醉地闻茶香。
普洱价格“过山车”
普洱茶的炒作风扫过,留下的除了一段非理性的市场投机传说,和普洱茶知识的全民普及。
在徐新民的茶客中,像王新德这样从其他茶叶转向大红袍的不少,不过也都以新莞人居多。大多数本土东莞人仍有着难以扭转的普洱情怀。这除了与普洱的养生效果有关外,还可追溯到近十多年来东莞市场的茶叶史。
李志良位于万江石美的茶庄就至今都没有卖过大红袍,他是被东莞茶友们推荐最早的一批东莞普洱茶销售者之一。
“我们长期做普洱,已经培养了固定的客户,就不想再做其它茶品了。”1999年开始就在东莞做普洱茶生意的李志良认为做生意要讲求稳重,过度的跟风炒作做不了长久的买卖。
他这么说是因为曾经见过不少教训。上世纪90年代,铁观音和普洱茶还未抵达东莞市场之前,由于台商在东莞的带动,台湾高山茶占据了东莞茶叶市场的半壁江山。不过,高山茶未能在民间完全普及,但王新德认为,台湾高山茶是东莞茶道的拓荒者,其后到来的铁观音和普洱茶都因此受益。
此后,随着福建商人的涌入,高山茶逐渐式微,东莞茶叶市场的铁观音和普洱茶两分天下时代到来。2006-2007上半年,全国掀起普洱茶热,资金实力雄厚的东莞尤其狂热。
李志良向《东莞时报》记者回忆,连茶叶市场的搬运工人都深切感受到市场的疯狂,“往往某个茶庄的订货刚刚抵达,隔壁茶庄就立刻出更高的价格买进。一个上午的时间,同一批货物在同一个茶叶市场能被搬运六次。”
“顾客打电话过来,茶庄报价180元/饼。对方说要考虑一下,遂挂断电话。不想十几分钟后价格已经涨至200元/饼。对方若再考虑一小时,价格可能就翻倍了。”同样在万江石美卖茶的杨兴珍也听长辈讲过当时的卖茶狂热。
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东莞人,更是整车购进普洱茶,在家中开辟专门房间存放,等待升值。
2007年下半年,虚高的价格泡沫破灭,云南普洱的价格几乎在一夜之间坠入谷底。在云南,3千多家普洱茶厂家大批倒闭,后期跟进的大量资金被套牢,有人因此破产。
李志良就注意到,以福建人为主的东莞茶叶市场,在近两年新增了不少东莞人自开的茶庄,卖的就是当年大量购进,又无法再出手的普洱。
普洱茶的炒作风扫过,留下的除了一段非理性的市场投机传说,和普洱茶知识的全民普及。南城万华茶城的一家普洱茶品牌专卖店,至今时常迎来让他们面临缺货尴尬的普洱茶大批量购买者。
“基本上都是东莞本土人,在家里开辟大空间储存普洱,等待升值后再卖回给茶庄。”经历08年、09年的价格低谷后,普洱茶市场价格已回归理性。
下一个普洱?
都是这一两年炒起来的,去年中秋送礼很火。
与此同时,两年前还在专心致志销售普洱和铁观音的东莞茶商,已经陆续在茶庄为大红袍和金骏眉备置专柜。尽管大多数茶庄老板都不认为大红袍对东莞普洱和铁观音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影响。然而又没人能做到完全忽视这一茶叶新贵的存在。
“如果再另外开一茶庄,我也会考虑卖大红袍的。”李志良说他的下一个茶庄计划可能就在近两年内。
徐新民未来一年的计划则是将大红袍专卖店全面铺向东莞三十二个镇街。“走品牌路线,统一店面装修,注重文化包装。”随着市场的逐步打开,2009年7月,已有福建大红袍专营店进驻东莞南城的万华茶城。
市场布局已启,盈利是否可观?相对于铁观音和普洱价格的稳定,大红袍的价格持续上涨。
“都是这一两年炒起来的,去年中秋送礼很火。”这是大多数茶庄老板的感受。根据多家茶庄老板提供的消息,跟随全国步伐,进入东莞市场1年多的大红袍和金骏眉价格已经翻了2-3倍。眼下临近年关,随着送礼风气日盛,大红袍涨价趋势更加明显。
按照徐新民的说法,2009到2010年间,大红袍的价格涨幅达到70%-80%。根据他的判断,东莞的大红袍高端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北京福建等地大红袍炒卖程度的持续升温,不排除资金实力雄厚的东莞接过涨价棒,将大红袍热继续推高的可能。
2008年以来,各地天价大红袍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投机炒作疑云四起。然而,多位接受《东莞时报》采访的东莞茶庄老板均表示没有明显感觉到炒作之风。
被问及东莞大红袍会否再次掀起当年的普洱热时,李志良顿了顿,然后认真地摇头说不太可能,“大红袍每年产量有限,不具备当年普洱炒作的量。东莞市场吃过普洱的亏后,对类似的投资都已经有警惕了,不太可能再次出现非理性炒作。”
徐新民则按照常理推算,大红袍价格的未来走势很可能出现两极分化,即产自武夷山的正宗大红袍,因为产量有限,价格将持续升温。而产自其他地区或品质较低的大红袍价格则会随着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及竞争的日趋理性相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