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江苏茶人:朱自振
下一主题:陈玉汉:四明山上三十
“高山出好茶”,其实质是高山中的光、温、湿及土壤等因素为志澄整个茶业生涯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在复旦大学茶叶系任教,带领学生在四川铜梁实习时,他便向茶叶界前辈学习,亲自动手,指导学生仿制了玉露茶、龙井,并试制成功“巴岳春”。20世纪50年代中期,江苏新发展的茶园陆续投产,他亲临茶场和职工们一起边学习边试验改进边推广碧螺春生产技术,逐步在江苏大部分茶区形成了早春加工碧螺春的习惯。1958年,他又参加了南京雨花茶的创制。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市场极需红碎茶货源,而我国仅生产用工夫红茶干茶轧碎的产品,且成本高,质量差。1963年,中国茶叶公司倡议试制初制碎茶(即以鲜叶直接加工成红碎茶)。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张志澄积极行动。1963年春茶期间,他和外贸、供销、生产、科研几方组成的工作组的同志一起驻进宜兴芙蓉茶场,日以继夜,克服了一无技术资料,二无生产设备的困难,不到半个月就试制出样品,且使外形、内质在当时全国六个试点单位的产品中居较好水平,为中小叶种加工红碎茶提供了宝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