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壶艺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5492 次
缶,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世所称供春壶是也。」*1965年南京中华门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嘉靖12年,1533)出土紫砂提梁壶——最早有纪年可考的紫砂壶肝红色,砂质,质地较粗。制作技法、烧成工艺、泥质与火候,和宜兴羊角山宋代古窑址出土紫砂残片完全一致。壶腹半出现节腠,说明是用木模镶接成型,嘴襻均用接榫法制作,与史载紫砂初创时期制法相同。壶身有泪釉,表明烧时未用匣钵,是和缸坛等放于一起烧制,且壶身受火不一致,呈现色泽不匀。◎ 明四家:董翰(明万历)始创菱花式,已殚工巧赵梁(明万历)擅提梁式元畅(明万历)又曰袁畅、元锡时朋(明万历)又曰时鹏,传为时大彬之父———皆供春之后劲也《阳羡茗壶系》◎ 李茂林:号养心,善制小圆式,研在朴致中,允属名玩。将壶「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使免沾缸醰釉泪三、成熟期——明万历至明末(1573-1644): ◎ 时大彬:号少山,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顺治初)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受陈继儒等文人影响而改制小壶壶艺正宗,陶土杂以碙砂,雅自矜重,遇不惬意者碎之初倩能书者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