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
花茶出现于南 宋末年”、“饼茶掺香,始于五代”。其实,这也是一种较迟的估计 。《桐君录》载:“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巴东别有真香茗, 煎饮令人不眠。”②《述异记》也载:“巴东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 蔷薇。”十分清楚,这里的“真香茗”,是针对当时饼茶中掺附其他 香料的“掺香茗”而言的。没有“掺香茗”,也就不存在什么“真香 茗”。不过,这里只是没把“掺香”点明而已。关于饼茶掺香的记载 ,确实是直到五代和北宋时才见的。如闽《康宗本记》载,通文二年 (937),“国人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缕,名曰耐重儿 ”①。这里所说的“异味”,也就是梅尧臣《七宝茶诗》中所说的“ 七物甘香杂芯茶”②,是甘香之味。因此,从这些史迹来看,我国饼 茶的杂以香料,当起源于南北朝以前,盛行于五代和北宋。
宋以前饼茶的掺香,一般多采用龙脑、麝香,而尤以龙脑为多。 所以,经过掺香的茶叶,又别称为“龙脑茶”或“脑子茶”③。龙脑 是古时交趾、波斯进贡或进口的一种名贵香料,出“龙脑香树”④。 其窨茶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