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标准战略,是促进武夷岩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早在2002年,武夷山市质监局就协调有关部门起草并发布了武夷岩茶强制性国家标准,2006年,又重新组织专家修订该国家标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绿色壁垒,采用绿色、有机、无公害施肥,主动联合农业、供销等部门,建立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为保证武夷岩茶独特的品质特征,确保企业有统一的参照物,引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生产和品质监控,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标准委立项批准,依据GB/18745-2006《地理标志产品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文本,组织专家开展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第四次复制工作,严格按照复制、检验、评审、定值、灌装、封口等程序制作,保证标准样品可靠性,为产品质量认证检验、市场贸易、质量仲裁和审评人员考核等提供感官评审依据。茶叶标准化工作有效地带动了武夷岩茶的产业化发展。
加强武夷岩茶制作各个环节的监管,是确保茶叶品质,维护品牌形象的有力保证。为强化武夷岩茶监管,武夷山市出台《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并在武夷岩茶国家标准中规定,武夷岩茶产品包装物上必须加贴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通过严把地理标志使用申请、茶叶出厂前检验、岩茶包装标识、茶叶市场“四个关”,使受保护的武夷岩茶有了真正的“护身符”。工作中,他们组织专家深入企业和茶山现场,从企业概况、生产条件、产品质量、销售情况、企业质量保证管理文件、企业申请理由等方面严格把关;投入巨资添置高端检测设备,配备专业检测人员,加快省级茶检中心建设步伐;要求产品外包装必须标注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成立质监、公安、工商、茶管会组成的专职打假队伍,促进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有效途径。实践中,武夷山市质监局积极探索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农户+地理标志+QS+专营店+维权岗”的经营模式。通过“政府带动、企业联动、茶农参与”的方式,以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为纽带、以龙头企业为平台,把分散的农户通过新的经济模式与市场紧密相连,并通过政策和技术扶持,使武夷岩茶产业的市场化组织能力、经济效益均得以提高。得益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推广,武夷岩茶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2006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农业部中国名牌农产品推进委员会评为首批中国名牌农产品。由于品牌优势,武夷岩茶市场核心竞争力逐步增强,价格逐步提高。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市包装、运输、印刷等相关产业,吸纳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加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是促进企业规范化发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2002年,武夷山市质监局成立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办数码防伪监控中心,引进先进的数码防伪技术,设计制作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办专用防伪监控标贴。数码防伪中心将企业的信息录制成语音电话,输入信息防伪平台,控制到每一个单元,进行质量监控。鼓励茶叶企业使用保护标贴,对使用标贴当年超过50万枚的给予奖励。2008年,武夷山市质监局探索建立了武夷岩茶产品质量长效监管机制,开展“质监警示进企业”活动,制定《武夷岩茶产品质量安全警示制度》。为倡导行业自律,引导茶产业健康发展有序发展,2009年7月,武夷山市成立诚信促进会茶业分会,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机构章程,落实办公场所,开展诚信建设,评选诚信茶企,倡导行业自律。
2011年08月5日上午,武夷山市诚信促进会等部门对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等58家诚信茶企进行表彰。
自2010年12月起,武夷山全市216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茶企开展了“十佳”诚信茶企和诚信茶企的评选活动。经过企业自评、各乡(镇)、街道、场初评,质监、工商、税务等21个部门单位复评以及市诚信促进会茶叶分会领导小组总评并公示的程序,评出“十佳”诚信茶企,48家诚信茶企。
在对“诚信茶企”的复评过程中,重点核查茶企的遵纪守法、纳税、征信记录等情况,查出40家茶企业存在一票否决行为:4家存在三次以上不良征信记录;1家无QS;27家存在税收违法行为;7家2010年被政府职能部门立案处罚;1家存在税收违法行为又被政府职能部门立案处罚。
产品质量诚信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树立企业品牌形象的核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此次评选出的“诚信茶企”将在茶叶质量提升以至到市场流通的各个环节做好表率作用,促进武夷茶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