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快推进全省畜牧产业化提质提效发展
发布时间 2013-08-31 浏览 23753 次
禽禁养区。加大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投入,加快散养畜禽向集约化养殖转变。强化农村沼气工程、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人工湿地建设,加强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协调推进畜牧业现代化与美好乡村建设。打造皖东特色畜牧产业基地滁州市发改委滁州市农委

  近年来,滁州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南京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突出家禽、生猪和奶业发展,努力打造皖东特色畜牧产业基地。2012年,全市肉蛋奶总产48.60万吨,同比增长4.72%;牧业产值109.52亿元,同比增长11.86%;畜禽规模养殖户3.54万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创建了10家省级畜牧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31家;生猪屠宰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头、家禽屠宰加工能力1.3亿只、牛奶日加工能力150吨。

  项目带动。充分利用国家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利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将所有乡镇畜牧兽医站进行了改扩建,添置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增强了服务手段;利用国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每年扶持40多个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巩固了全市生猪养殖大市的地位;利用国家“菜篮子”项目,提高了全市生猪、家禽、牛羊的供给能力。

  示范创建。近年来,市、县两级相继出台了多项扶持畜牧产业发展的政策,对标准化规模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品牌创建都给予资金扶持。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和粪污无害化的要求,广泛开展部、省、市三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促进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禽养殖标准化水平。全市共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家、省级27家、市级140家。

  招商引资。滁州市县同步,协力招商,泰国正大、美国嘉吉、广东温氏、江苏雨润、北京德青源等国内外知名的43家大型畜牧类企业纷纷入驻滁州,产业涵盖猪牛羊、鸡鹅鸭,涉及畜牧业中的饲料、兽药、种业、养殖、屠宰加工等多个环节。其中,跨国公司2家,国内知名企业6家,年增生猪产能300万头、家禽1.5亿只、肉牛1万头、肉羊10万只,新增畜产品产量与全市现有总量相当。以产业带建设促进提质提效发展淮北市发改委淮北市畜牧兽医局

  淮北市立足主产区优势,加快形成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优势明显的四大产业带。一是杜集区肉鸭产业带,拥有种鸭15万套,年孵化能力近1000万只,年屠宰加工肉鸭1500万只,带动周边肉鸭养殖户1000余户;二是烈山、濉溪生猪产业带,初步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良种化发展。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近50万头,成为全省重要的种猪和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三是相山区奶牛产业带,以安徽曦强乳业、淮北华润牛业、淮北金川牧业等为龙头带动,奶牛养殖量3000头以上;四是濉溪、杜集、烈山沿堤、沿山肉牛羊产业带,已形成年饲养量30万头只的肉牛羊生产基地。2012年底,全市肉蛋奶总产达20.06万吨,养殖业总产值达44.99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人均畜禽业收人1500多元。

  政策引导。市政府先后出台《淮北市加快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淮北市扶持养殖小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采取个人为主、政府奖补、信贷补充等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运作机制,鼓励当地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的种养大户发展规模养殖。

  龙头带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好招商引资政策,相继引进落户山东六合集团、天津宝迪集团、湖南唐人神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市已形成生猪500万头、家禽超亿只、乳品4万吨、饲料200万吨的生产加工规模。2012年,全市各类规模养殖小区100多个,规模养殖场1000多家,带动能力较强的畜牧专业合作组织50多个,规模养殖水平75%以上。

  科技提升。在养殖品种上,不断提高良种技术,好中选优,优中选精,进行品种改良,实现畜禽品种优良化,三元肉猪养殖比例70%以上,家禽良种率达90%以上。在产品质量上,通过强化动物卫生监督,畜产品中违禁药物检出率逐年降低,畜产品和饲料质量的安全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饲料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0%以上。着力推进家禽产业集群发展宣城市发改委宣城市畜牧兽医局

  长期以来,宣城市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培育家禽业产业集群,打造禽业强市”为总体目标,建立以种禽生产、标准化商品禽养殖、饲料生产、加工冷藏、物流配送、综合开发利用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全市家禽业在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各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一个“特色加规模加品牌”的产业集群全面形成。

  提升发展水平。近年来,全市着力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家禽业养殖规模、加工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2012年,全市家禽年饲养量达2.5亿只,规模养禽场达45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95%以上;拥有市级以上禽业龙头企业1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26家、市级75家;有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场)90个,其中部级10个、省级17个、市级63个;基本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小区+专业农户的产业化组织体系。

  健全繁育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存栏种禽总数为473.55万套,其中祖代(原种)种禽为23.43万套,父母代种禽305.98万套,种用商品代家禽为144.14万套;种禽场总数为116个,其中种鸡场71个、种鸭场33个、种鸽场7个、种鹅场5个,年孵化苗禽能力近10亿只。种禽生产能力居全省第一,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家禽新品种培育取得巨大成果;通过国家品种资源委员会审定的家禽新品种(配套系)有5个,填补了安徽省的空白。良种繁育水平和良种覆盖率居全省前列。

  完善配套产业。全市拥有家禽屠宰加工企业19个,屠宰加工能力每小时5.6万只;冻库19个,能储存畜禽肉品1.7万吨;畜禽熟食加工企业5个;饲料加工备案企业13个,产能每小时286吨;有机肥加工企业5个,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家禽业加工产值150亿元,对农民增收贡献率逐年提升。禽业已成为宣城农业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加强品牌建设。宣城东临苏浙,地近沪杭,是安徽距上海最近的省辖市,家禽产品进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运输速度快、物流成本低。全市85%以上的家禽及其产品销往长三角地区,并在上海设立了连锁直营店。“和威”牌白羽肉鸡在苏南和杭嘉湖市场居主导地位,“太阳”牌肉鸭占据南京10%的市场份额,“五星”牌肉鸡、“刘郎休闲食品”、立大“溜味族”、“凤达”牌鸡蛋、“山中鲜”牌土鸡在长三角市场美誉度较高。以现代农业“两区”建设促转型发展宿州市发改委宿州市农委

  近年来,宿州市以现代农业“两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面向市场,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2012年,全市实现畜牧业产值150.4亿元,肉类总产48.5万吨,居全省第二位;禽蛋产量23.8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共有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85家,同比增加了32.9%和26.8%。各类畜牧合作经济组织159个,规模养殖小区510个,带动农户25万户,实现加工产值120亿元以上。

  扶持龙头企业。全市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方向,加快建设以大中型龙头企业为主、中小型龙头企业为辅,多元带动、群体发展的龙头企业体系,形成大企业引领、龙头带动、重点突破的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格局。重点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特别是目前已有较强基础和实力的企业。鼓励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加工销售能力,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形式,兴办生产基地,发展订单畜牧业,促进畜产品原料基地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

  提升规模化水平。近年来,宿州市结合“畜牧科技人员进万家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标准化示范建设,畜禽养殖标准化进程明显加快。灵璧县唯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安徽强英鸭业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宿州市新联禽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5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示范场(小区)”。

  强化品牌培育。全市针对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品牌少,品牌意识不强,对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重点引导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创新,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从生产资料供应到技术保障,再到产品分级、包装、储运等都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操作。引导省市龙头企业把品牌建设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农民带动力、扩大企业影响力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来抓。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延伸升级蚌埠市发改委蚌埠市农委

  近年来,蚌埠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靠先进养殖技术,创新经营模式,畜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实现肉类总产30.7万吨,同比增长5.47%,奶产量1.98万吨,同比增长4.2%,规上畜禽产品加工企业15家,实现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46.6%,农民人均纯收入7674元,增长16%,增幅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延伸产业链。现代牧业投资24亿元,打造了“种、养、加、销、游”一体化全产业链的现代企业,从建成全国最大的10万亩紫花苜蓿生产基地开始,到全国最大的4万头规模奶牛生产基地,再延伸到年产鲜奶20多万吨的液奶加工厂,带动周边农户1000余人,年贡献税收5000多万元。和平乳业项目和大成食品熟食加工项目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的全产业链发展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增值潜力大大提升。

  提升规模化水平。近几年来,全市每年安排4000万元资金用于土地流转以奖代补,全力推动农村土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中。全市已建成年出栏百万只的标准化养鸡场36家;万头以上猪场7个,存栏100头以上奶牛场11个,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400个,其中省级示范场15个,国家级示范场4个。全市畜牧规模养殖比重达63%,家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95%。

  创新经营模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招商引资、土地流转、科技创新等措施,着力提升农业、延伸农业、增值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联动,上下游融合的产业体系。目前,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农民参与的畜牧业发展模式正在蚌埠悄然兴起。安徽丰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建设的10万头肉牛养殖,以高档和牛养殖加工为重点,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协会+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全面实行订单生产,使原料生产、供应和产品加工、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行封闭的全产业链化生产,形成集聚优势、规模优势和特色优势。到2015年,全市将形成以南京雨润为龙头,带动存栏200万头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以台湾大成和大连成达为龙头,带动存栏1亿只肉禽养殖和屠宰加工;以现代牧业为龙头,带动6万头奶牛养殖和牛奶加工;以丰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30万头肉牛养殖和加工产业体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