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历史上茶叶引发的蝴蝶效应
发布时间 2013-01-04 浏览 52657 次
居住在广州等地;

(5) 凡英国商品自澳门运往广州者给予减免关税及额外加征之税;

(6) 请允许英国商船按照中国所定税率上税,不在税率外另行征收。

乾隆勃然大怒,断然拒绝。在给英王的复信中,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尔国王或误听下人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当立时驱逐出洋。"

乾隆皇帝是清朝鼎盛时期的明君,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当时,清朝确实还相当强大,英国使节就是生气也没什么办法。不过,乾隆却没有能够抓住这个时机更多地了解世界发展的潮流。由于拒绝和外界交往,使得中国在科学技术上越来越落后,在经济上和西方各国之间差距也越来越大。 以致于他的后代道光皇帝下旨,向英国宣战。打了两年之后,道光皇帝连吃败仗,这个时候他才想起来要了解一下对手的情况。他下了一道非常滑稽的圣旨,向臣下询问几个问题:"英国女王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夫何名?何处人?在该国现居何职?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欲图财,抑或另有诡谋?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其最为强大、不受该国统属者,共有若干?又英吉利至回疆各国,有无旱路可能?平素有无往来?俄罗斯是否接壤,有无贸易相通?"

向军拿出一份十三行商人的资料说:"如果道光皇帝不是问文武百官,而是问一个广州十三行的商人,这个商人肯定能给他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根据经营商业的项目,明清时期的广东商人可分为茶商、盐商、铁商、米商、糖商、丝绸商、陶瓷商、烟草商、典当商、布商、药商等,其中以茶商最为着名。

明清时,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牙商人数大大增加,形成了一个专门的行当,称为牙行。清代着名的广东十三行,就是指经营进出口贸易的十三家牙行商人。除了做生意之外,十三行还要与来华洋商打交道,从货物买卖到日常起居,事无巨细,都必须通过十三行。不过,这里的牙行数目并不固定,时有增减。十三行的商人素质不低,很多都懂外语,能直接和欧美人对话,用时髦的说法就是基本可以站着把钱挣了,可惜这些人都不关心国家大事,只顾自己经商。他们头脑清晰,在1720年11月26日,公行众商啜血盟誓,并订下行规十三条。其中第八条:瓷器有待特别鉴定者(指古瓷),任何人不得自行贩卖,但卖者无论赢亏,均须以卖价百分之三十纳交本行。 第九条:绿茶净量应从实呈报,违者处罚。由这两条可以看出十三行的商人一是注重茶叶,二是注重文物。

如今的十三行变成了服装批发市场,在全世界的中国制造里面,凡是能用七八十元人民币买到的衣服,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向军称广州如今由当年的茶叶交易地变成了巨大的茶叶消费地。另一位资深的文艺人士则称广州个人手中囤积了大量的茶品,一些文化人士囤积普洱茶待其升值。所以在广州,某个家庭的一面墙上,陈列的全部都是普洱茶饼,并不奇怪,而且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必有茶叶店,比桂林米粉和沙县小吃还要普及得多。

如今茶楼依然是广州最普及的社交场所

清嘉道年间,一匹快马从广州出发赶往京城,马背上没有装荔枝,听到马蹄声笑的也不是妃子,而是皇上。这匹快马带的是茶叶价格涨落的消息。广州人在那时就学会了包装,内地茶叶送过来,为了增值,广州人制作茶箱,以铅封边,然后在茶箱上画上精美的工笔画,茶箱上贴纸和印字儿都是流水作业,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满足国外市场的需要。着有《茶叶全书》的美国人威廉·乌科斯说,鸦片战争前夕广州洋商已经有了茶叶加工性质的工厂。

单就茶道而言,中国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如日本,日本人的茶道非常正规,非常艺术化,烹茶饮茶的艺术,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这与提倡"清静、恬澹"的东方哲学思想很合拍,也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思想。

关于茶道精神笔者的看法是在广州茶楼之中,喧嚣浮世,熙熙攘攘也是另一种文化与东方精神,茶道中所要求的哪一项没有得到呢?在广州,茶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广州的茶道是与日常生活的相融,广州人的茶叶消费力却世界排名第一。2010年为响应中国茶叶学会倡议,倡导"茶为国饮",号召"全民饮茶",今后每年4月18日将定为广东"全民饮茶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