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茶也是大有史籍可作考证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竹简上,有用茶、姜、米等原料制作并成为宫廷贡品的茶饮的记载,据说那即是擂茶。至今,桃花源民间舞蹈中还保留有原始舞蹈《擂茶舞》。
其实,一碗擂茶,飘一段清香,蕴涵着一串掌故,这不能不说是桃花源的古人制作擂茶的一种发明和一大贡献。擂茶的起源和战国末期司马错攻楚、东汉马伏波征蛮大有关系。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大将司马错屯兵沅水之南,在与桃花源毗邻的长茅岭南阳一带筑城,这是四川、贵州和湖南交通的开始,民间以擂茶的老祖宗--"苦羹"的形式流传。康熙时所修《桃源县志》载,"马援征五溪蛮……将兵行有纪,鸡犬不惊",故"马援凿石室以安民,民间献擂茶以报德"(马援当年和将士们开凿的石室,近似于陕北的窑洞,经两千年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誉为千古绝唱--建武23年(公元41年)盛夏,马援率军驻守桃花源,不料一夜之间许多将士纷纷病倒,马援卧病石室听取部将汇报战况,忽闻老百姓敬献汤药的禀报。被病魔缠绵已久的伏波将信将疑地喝了一碗,只觉一股芳香沁入肺腑,嘴里渐渐有了滋味,遂连喝三大碗,全身大汗淋漓,四肢稍微活动,竟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多日淤积的痛苦,似乎也随汗水流失。"是何神物?""祖传秘方五味汤。"一避秦老妪回禀。于是三军服用,疫病大除,士气大振,举旗大捷。
一说晋太元中,武陵渔郎幸入桃花源,避秦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盛情款待,传为佳话。又说唐大历年间道士瞿童遁隐桃花源,终日饮擂茶修真,遇仙而去,遂流传至今。1995年3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莅临桃花源水府阁畅饮擂茶,这一珍贵的历史画面,为桃花源擂茶史增添了极为灿烂的光辉,也必将为桃花源擂茶未来的发展揭开崭新的篇章。秦人擂茶名播九州,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胡绳亦喜饮擂茶,即兴题诗:"湖湘千里庆丰收,更逐渔人旧径游。小饮擂茶看茂竹,桃源长在世间留。"有道是:"擂茶三碗减衣裳,笑谈古今话衷肠。满盘尽是农家味,结朋交友情意长。"
桃花源千丘田里无桑麻,只生长理想。因而秦人擂茶的配方遵古制,以桃花源大叶茶珍品名为"野茶王"(1997年广州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并获得全世界的承认)的生茶叶为原料,尚有生米生姜两味,并添以茱萸、佐以食盐、伴以压桌,讲究的还配黄豆、芝麻、花生、陈皮、甘草,汲落英缤纷、别有天地的武陵溪之神水泡湿,一起杂放于钵底扁平环布螺旋纹的陶质擂钵,用磨秃仍不舍弃调换的山苍子木棒捣碎、研细(这即是"擂"字的本义),成浆糊状后可长久的留存淡淡的香味,也可使茶脚子日久不腐。
桃花源四季长饮"五味汤",千古不易其俗。喝一碗擂茶,领一份桃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