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传说和发展
发布时间 2012-02-06 浏览 88067 次
0多岁的大娘。地仙上前施礼问道:“老施主,这儿是啥地方?”老大娘答到:“叫晖落坞。听先辈说,有天晚上,突然从天上‘忽隆隆’地落下万道金光,从此这儿就叫做晖落坞了。”地仙听了心里又惊又喜,赶紧东张张,西望望,忽然眼睛一亮,那不是我的茶杯吗? 原来大娘房旁有口堆满垃圾的旧石臼,里面长满了苍翠碧绿的青草。有根蜘蛛丝晶莹闪亮,从屋檐边直挂到石臼里。地仙明白了,这只蜘蛛精在偷吸仙茗呢,忙说:“老施主,我用一条金丝带换你这石臼行吗?”大娘说:“你要这石臼子吗?反正我留着也无用,你拿去吧!”地仙想,我得去找马鞭草织一条九丈九尺长的绳子捆住才好拎走。地仙刚离去,大娘心想,这石臼儿脏呢,怎么沾手呀!于是找来勺子,把垃圾都掏出,倒在房前长着十八棵茶树的地里,又找块抹布来指揩干净。没想惊动了蜘蛛精,蜘蛛精还道有人来抢他茗呢!一施魔法,“喀喇喇”一声巨响,将石日打入了地底深层。地仙带绳回转一看,石日不在了,只好空手回天庭。后来,被打入地下的天宫“茶杯”成了一口井,曾有龙来吸仙茗,龙去了,留下一井水。这就是传说中的龙井。 苍海桑田,历史变迁,原来大娘居住的茅屋改建成了老龙井寺,后又改名为现在留存的龙井村胡公庙。庙前的十八棵茶树经过仙露的滋润,长得越来越茂盛,品质超群。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快步走入茶园中,也学着采起茶来。刚采了一会,忽然太监来报:“皇上,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一听太后有病,不觉心里发急,随即将手中茶芽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返京,回到宫中向太后请安。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中不适。忽见皇儿到来,心情好转,又觉一股清香扑面而至,忙问道:“皇儿从杭州回来,带来了什么好东西,这样清香?”乾隆皇帝也觉得奇怪,我匆忙而回,未带东西,哪来的清香?仔细闻闻,确有一股馥郁清香,而且来自袋中。他随手一摸,原来是在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来的一把茶叶,几天后已经干燥,并发出浓郁的香气。太后想品尝一下这种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奉上,果然清香扑鼻,饮后满口生津,回味甘醇,神清气爽。3杯之后,眼肿消散,肠胃舒适。当时太后可乐了,称杭州龙井茶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自己也乐得哈哈大笑,忙传旨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自己亲手采摘过茶叶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专门采制,进贡太后。从此,龙井茶的名气越来越大。十八棵御茶虽经多次换种改植,但这块“御茶园”却一直保留至今,而且成为一个旅游景点。 龙井茶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苏东坡“白云山下两旗新”的诗句中,是否可以认为,在北宋时,杭州上天竺白云峰下出产的茶叶具有龙井茶的雏形,“两旗”可否表明是茶叶冲泡时的外观特征。元朝虞集《游龙井》诗中写道:“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这反映了当时龙井茶区的采制时期和茶叶的色泽、形状特点。明朝于若瀛的《龙井茶》诗云:“西湖之西开龙井,烟霞近接南山岭。飞流密汩写幽壑,石磴纡曲片云冷。拄杖寻源到上方,松枝半落澄潭静。铜瓶试取烹新茶,涛起龙团沸谷芽。中顶无须忧兽迹,湖州岂惧涸金沙。漫道白芽双井嫩,未必红泥方印嘉。世人品茶未尝见,但说天池与阳羡。岂知新茗煮新泉,团黄分冽浮瓯面。二枪浪自附三篇,一串应输钱五万。”更是详细记述了龙井茶的产地、自然环境、品质特点和泉水,知名度虽不如“天池”和“阳羡”,但确十分珍贵,价值甚高。表明龙井茶已有了一定的发展。 到了清代,龙井茶的名气与日俱增,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曾巡游了杭州的上天竺、下天竺、龙井、云栖等地,敕封了龙井“十八棵御茶”,并留下了不少有关龙井茶的诗词,使得龙井茶的名声越来越好。龙井茶的出名,推动了龙井茶的发展,西湖周围的乡村开始发展茶园。大约在19世纪末,杭州西湖附近的寺院如虎跑寺、龙井寺等以及部分村民开起了茶叶店,开始自产自销龙井茶。后来,杭州城里的一些商人看到经营龙井茶有利可图,便相继来到龙井茶产地,投资办茶场,开茶行,如龙井狮峰的茂记茶场(公司)、里鸡笼山的达山茶场(公司)、九溪五云山的胡景泰公司等。这些公司的规模都较小,仅有茶园几十亩到几百亩,当时最大的茂记公司,在九溪、梅家坞附近虽设有3个分场,但也只有300余亩茶园。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龙井茶的发展,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到龙井茶区视察,鼓励茶区人民多产龙井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日益增加,炒制工艺和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尤其是龙井43等新品种的育成推广和龙井茶炒制机械的研制应用,对提高龙井茶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众多名茶中,龙井茶已成为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商品率高、经济效益好、享誉海内外的名品,被选为国宾礼茶。前几年,杭州市西湖区茶园面积约9000亩,年产龙井茶500余t。杭州西湖乡1978年茶园面积4597亩;1997年茶园面积3300亩,年产龙井茶185t;近几年,由于区域开发、工程建设、景点扩建等原因,龙井茶园已减少到目前的2700亩左右。 对龙井茶的称谓,也经历了发展、变化以至今后将达到规范的这样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其称呼也各异。1949年前,因龙井茶的产地不同, 炒制方法略有差异,产品各具特色,分别用“狮、龙、云、虎、梅” 5个字号来称呼,如“狮字龙井”、“云字龙井”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狮、龙、梅” 3个品类,产于西湖乡龙井村的称为“狮字龙井”或“狮峰龙井”,其自然品质最好;产于西湖乡梅家坞、梵村、云栖、外大桥一带的称为“梅字龙井”或“梅均龙井”,做工精湛;西湖乡其余地方生产的称为“龙字龙井”或“西湖龙井”。1965年国家采用统一收购标准样,统称西湖龙井。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 的大环境中,随着名优茶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龙井茶品种的大力推广应用和炒制技术的培训、传播扩散,尤其是龙井茶机械和机制工艺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龙井茶历史产区以外的地方,如杭州市的余杭、萧山、富阳以及浙江的新昌、嵊州等地也相继按龙井茶的采制方法生产出扁形茶,从而就有了“西湖龙井”和“浙江龙井”之称。 最近,根据欧盟国家有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规定,对其产品实行原产地保护后,全球其他任何新产品都不能涉及该新产品品牌,品名相同的其他产品须强制退出市场。我国从保护国家特色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出发,将龙井茶列为首批原产地保护的两个民族精品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是用“龙井茶”还是用“西湖龙井茶”的名称来申报原产地保护,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较大的争论。

1  2  3  4  5  6  7  8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