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内稻米市场猜想
发布时间 2012-01-30 浏览 21366 次
2238元/吨,年未涨至2668元/吨,上涨430元/吨,涨幅达到20%,收购价格也是连创历史新高。粳稻则与物价指数走势基本保持同步,但涨幅落后于CPI。上半年随着CPI不断攀高和籼稻的持续走强,市场看涨预期较为强烈,粳稻价格整体呈上行态势,之后随物价指数见顶而回落。国内粳稻收购平均价格从年初的2794元/吨起步,走势进二退一,于7月下旬8月初涨至年内最高的2922元/吨,江苏地区粳稻收购价格最高涨至3005元/吨。下半年后,随着物价涨幅的回落和粳稻丰产的不断明朗,供应压力不断增加,粳稻价格开始下滑,在新粳稻上市之后下跌之势有所加快。11月中下旬后,在国企入市收购的拉抬下止跌企稳,年未收于2849元/吨,全年累计仅上涨了55元/吨,涨幅2%。2011年,籼稻价格走势明显强于粳稻市场,粳籼价差也大幅缩小。

  2012年影响因素分析:稻谷供应相对宽松

  2011年,各级政府始终不放松粮食生产,国内粮食生产迎来了难得的“八连增”局面,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产,粮食总产达到57121万吨,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并达到了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其中稻谷产量再次突破2亿吨,达到20078万吨,较去年增产503万吨,增幅2.6%。

  尽管近年来我国人口刚性增长带来粮食需求的刚性增长,但2011年稻谷增产幅度远大于需求增长。预计2011年稻谷需求量约为19000万吨,当年产大于需1000余万吨左右,全年稻米供需形势总量平衡有余,库存继续大幅增加。加上近几年稻谷库存每年都在提高,国内稻谷供应已由前期的紧平衡转为平衡有余,当前的粮食库存消费比也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安全线。

  结构矛盾有所显现

  虽然2011年实现了夏粮、早稻、秋粮生产季季增产,但稻谷各品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粳稻增产幅度最大,供应压力较为突出;中晚籼稻增产有限,供给偏紧。据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统计,2011年黑龙江省水稻产量2062万吨,比上年增加218万吨。而吉林、江苏、安徽等粳稻产区均实现增产,再加上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产143万吨。如此推算下来,2011年增加的503万吨稻谷中,中晚籼稻所占比重十分有限。粳稻经过连续两年的大幅增产,市场供应充足,呈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中晚籼稻产量多年徘徊,而需求十分旺盛,供应相对偏紧,需要动用库存来弥补。2011年国家向市场投放临储中晚籼稻累计成交超过530万吨,远远大于同期粳稻成交的3.96万吨。如果从2010年新产中晚籼稻上市的国庆节算起的年度内,为满足市场需要,累计投放成交的中晚籼稻达到了800多万吨。而2011年中晚籼稻的产量与上年相比增幅有限,市场供给缺口仍然存在,需要通过库存弥补。由于临储籼稻库存已经基本见底,后期中晚籼稻的供应矛盾仍较突出。

  粳籼价差大幅收窄

  2009年,粳稻市场率先走强,而同期籼稻则涨幅滞后,新稻上市后还启动了托市收购,国内粳稻与籼稻的价差从低位逐渐拉大。至2010年上半年,粳籼价差拉大至历史最高位。2010年下半年,籼稻市场出现大幅补涨,粳稻市场相对滞涨,粳籼价差开始缩小。今年新产中晚稻上市以后,中晚籼稻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价格持续上涨;而粳稻因供应压力较大,高开后持续走弱,粳籼价差出现加速缩小趋势。2011年初,中晚籼稻全国平均收购价格在2238元/吨,同期粳稻为2794元/吨,两者价差为556元/吨;2011年未,中晚籼稻价格为2668元/吨,粳稻为2849元/吨,两者价差缩小到181元/吨。总体来看,目前粳籼价差已开始处于历史低位区域,后期粳籼价差虽仍可能下降,但空间已非常有限。后期两者价差有向中值回归的可能。

  国企稻谷收购数量大幅增加

  截至12月31日,国内稻谷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中晚稻3873.7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934.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058.8万吨,较上年增加705万吨。由于收购的增加量大大超过了中晚稻的增产量,年未农户库存的中晚稻稻谷已大幅低于同期水平。

  截至年未,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粳稻1873.8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522.8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1108.1万吨,较上年增加505.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比重由上年的45%上升至59%。由于大量的粳稻进入了国企,后期市场流通粮源将逐步趋紧,国家的主导作用也将日益显现。

  截至年未,南方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11年新产中晚籼稻1999.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411.9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950.7万吨,较上年增加199.8万吨,占收购总量的的比重由上年的47%上升至48%。由于临储中晚籼稻基本见底,在农户存粮少于上年同期水平的情况下,后期粮源仍可能趋紧。

  国家仍高度重视粮食生产

  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由此可知,2012年,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政策的支持下,预计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仍会较高,粮食包括稻谷的生产面积应该能保持高水平下的稳定,大幅下滑的可能性不大。

  物价涨幅会有所趋缓

  2011年,国内物价指数涨幅达5.4%。在成本上涨的推动下,国内稻米市场持续上涨。2012年,考虑到劳动力成本上升、输入型通胀可能再抬头以及资源品价格改革,通胀压力仍将存在,管理通胀预期仍将是政府的重要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在政策的管控下,专家普遍认为2012年CPI涨幅将会趋缓,实际涨幅将低于4%,通胀压力将会大大减弱,稻米价格的上涨动力也将减小。

 

  2012年稻米价格走势猜想

  根据以上分析,预计2012年在物价温和上涨和供应宽松的前提下,稻米市场将会有小幅上涨的可能,但波动幅度会小于2011年。

  猜想一、稻谷最低收购价可能温和上调

  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而2012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已经上调。鉴于2011年种粮成本上涨较快,农户在粮价上涨中实际所获收益并不多。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预计国家将继续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但提价幅度将不会很大。

  猜想二、稻谷生产将保持稳定,品种结构会有所微调

  2012年国家仍将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加上稻米价格仍在上涨,预计农户种粮积极性仍将较高。由于稻谷生产已经实现“八连增”,总量已达到2亿吨的水平,比较基数较高,加上天气的不确定性,2012年稻谷继续增产的难度增大,预计产量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增减幅度均不会太大,稻谷供应依然较为宽松。在总量维持较高水平的前提下,稻谷各品种的种植结构会有所微调。其中粳稻产区因2011年大幅增产,出售相对困难,面积可能会略有下降。南方地区因籼稻涨势强劲,收益较好。江苏等地区在2011年“籼改粳”的基础上可能出现“粳改籼”的情况,籼稻种植面积相对会有所提高。因此,2012年粳稻产量可能有所下降,而籼稻产量增加的可能性较大。

  猜想三、稻米价格波动幅度将小于2011年

  2011年,由于国内物价上涨较快,通胀水平较高,在成本上涨的推动下,稻米市场总体上涨较快,波动也较大。其中,中晚籼稻全国收购平均价全年累计上涨20%左右。粳稻价格虽然相对平稳,但最大波动也接近10%。

  由于国内宏观调控已见成效,2011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涨幅回落的拐点已经确立,而2012年国家仍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管理通胀预期仍是政府的重要工作,预计物价涨幅将趋缓。加上国内稻谷产量仍可能维持较高水平,供应宽松,推动稻米上涨的因素将继续减弱,预计2012年稻米走势会使近年来相对平稳的一年。全年来看,稻米价格仍可能呈温和上涨态势,但高度有限。5月份之前,由于市场信心正处于恢复期,稻米走势可能相对平稳。之后,由于国企掌握了大量的稻谷库存,收购市场粮源将逐步趋紧,对国储的依赖会加重。而国企收购的稻谷原则上要实行顺价销售,因此稻米价格重心将会有所抬高。随着新季稻谷的登场,稻米市场将会因季节性压力而有所走弱,但不会出现大跌局面。即使稻谷再次获得大丰收,国家一定会采取如2011年收购粳稻的政策进行托市。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下跌空间也不会太大。

  猜想四、粳稻需求趋于增加,粳籼价差有所拉大

  2009年以来,由于国内稻谷产量持续增加,总体呈产大于需之势,无力走出2003年以来的整体上涨行情,但结构性行情也是波澜壮阔,国内稻米市场先后出现了粳强籼弱和籼强粳弱两个阶段,实现了粳稻与籼稻的轮番上涨。而造成这种走势的背后无不是粳米与籼米需求变动的结果。2009年,粳米与籼米价格接近,价差较小。由于粳米的食用品质相对要优于籼米,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居民选购粳米的热情大增,粳米需求迅速扩大,推动粳稻市场率先走强,粳籼价差逐步拉大,至2010年上半年粳籼价差扩大到顶点。此后,由于粳稻价格高,收益好,种植面积扩大,供应增加。籼米则因价格较低,比价优势显现,市场需求增加,在籼稻产量变动不大的情况下,籼米价格逐步走强,目前粳籼价差已缩小至20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惯性的作用下,预计2012年上半年,粳籼价差还有进一步趋小的可能。但在粳籼价差继续缩小的背后,粳米的比价优势将再次显现,需求也将逐步扩大。而伴随着粳米需求的扩大,后期粳米市场将可能再次强于籼米,粳籼价差有再次向历史均值回归的要求。

  猜想五、早籼稻价格可能高开稳走

  一方面,早稻需求预计仍将较好。虽然早稻米作为口粮食用已较少,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大米口粮消费也在减少。但食品、工业用粮消费则快速增长。而早稻米因价格较低,含直链淀粉高,作为工业用大米有较大的优势,后期需求仍将保持稳中有增之势。

  另一方面,早稻产量难有大的增长。据统计,201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比去年增产143万吨。由于早稻生长的不确定性较大,其生长的关键时期往往面临着干旱、洪涝、台风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而收获期又适逢一年中最炎热的天气,近年来早稻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预计2012年也难有大的增长。而生长期的气象条件也不一定好于2011年,因此早稻产量增产难度较大,很可能在上年基础上小幅增减。

  目前早稻谷农户库存水平已处于较低水平,预计节后其价格仍将有上涨的能力。如果生长期间有灾害性天气出现,早稻价格波动还会加剧。预计新早稻上市后顺势高开的可能性较大,之后走势视其产量和供求关系而定。考虑到早籼稻上涨时间已持续较长,价格也持续高位,因此高开后继续大涨的可能性较小,除非早稻减产较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