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世璜——中国茶业出国考察第一人
发布时间 2012-01-10 浏览 47479 次
注本》,将此文标题改为《印、锡种茶、制茶考察报告》)。该折开头叙述了英国扶植印、锡茶业制约华茶现状:

查英人种茶先于印度,后于锡兰,其初觅茶种于日本,日人拒之。继又至我国之湖南,始求得之,并重金雇我国之人,前往教导种植、制造诸法,迄今六十余年。英人锐意扩张,于化学中研究色泽、香味,于机器上改良碾、切、烘、筛,加以火车、轮舶之交通,公司财力之雄厚,政府奖励之切实故,转运便而商场日盛,成本轻而售价愈廉,骎骎乎有压倒华茶之势。

文中对印、锡的植茶历史、气候、茶厂情况、茶价、种茶、修剪、施肥、采摘、产量、茶机、晾青、碾压、筛青叶、变红、烘焙、筛干叶、扬切、装箱、茶机价格、运道、奖励、绿茶工艺以及制茶公司程章等等,逐一作了具体介绍。可以说,此前我国对印、锡茶业的实际情况,仅知一鳞半爪甚至是误传;通过这次考察,不但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印象,而且对我国茶业的改革和发展,不无借鉴作用。

在详细陈述印、锡茶业的基础上,郑世璜坦陈了印、锡茶业超越华茶的优势、担忧和对策,力陈我国茶业必须改革:

印、锡所产红茶虽不能敌上品之华茶,而视下等者则已觉较胜,故销路颇畅。且可望逐年加增,彼中茶商皆谓,中国红茶如不改良,将来决无出口之日,其故由印、锡之茶味厚,价廉,西人业经习惯,华茶虽香味较佳,有所不取焉。而印、锡茶业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半由机制便捷,半由天时地利所致,且所出叶片较大,获利亦厚,而茶商又大半与制茶各厂均有股份,故不肯利源外溢。返观我国制造,则墨守旧法,厂号则奇零不整,商情则涣散如沙,运路则崎岖艰滞,合种种之原因,致有此一消一长效果。近来英人报章藉口华茶秽杂有碍卫生,又复编入小学课本,使童稚即知华茶之劣,印、锡茶之良,以冀彼说深入国人之脑筋,嗜好尽移于印、锡之茶而后已为。我国若不亟筹整顿,以图抵制,恐十年之后,华茶声价扫地尽矣为。今之计,惟有改良上等之茶,假以官力鼓励商情,择茶事荟萃之区,如皖之屯溪、赣之宁州等处,设立机器制茶厂,以树表式,为开风气之先。

随后,郑世璜又呈递了另一篇禀文——《改良内地茶业简易办法》,提出择地设厂、进口或制造茶机、收购青叶供茶厂加工、编印宣传资料、兴办专业茶校等建议。

当年十月,《农学报》将《考察锡兰、印度茶务并烟土税则清折》标题改为《陈(郑)道条陈印、锡种茶、制茶暨烟土税则事宜》,进行连载。1906年,清政府农工商部将上述郑世璜两文及日记,以《乙己考察印、锡茶土日记》为题,印发各地,川东商务总局也翻印发给川东各县参考。民国以后,仍有单位校勘发行,以供社会需要。

《东方杂志》两次刊出郑世璜条陈

除了《农学报》连载外,当时影响较大的公众媒体——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分别于1906年3月19日第3卷第2期、4月18日第3卷第3期,先后两次刊出《郑观察世璜上两江总督周条陈印、锡种茶、制茶暨烟土税则事宜》和《郑观察世璜上署两江总督周筹议改良内地茶叶办法条陈》,足见媒体及公众对此事的高度重视程度。

“观察”系清代对道员的尊称,“条陈“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呈文或意见、建议书。

曾设立江南植茶公所

在上奏建言的同时,郑世璜积极行动,1907年由他管辖的江南商务局,在江苏南京紫金山麓的霹雷涧,设立江南植茶公所,在钟山南麓灵谷寺一带垦荒植茶,即今日雨花茶之前身。植茶公所是一个茶叶试验与生产相结合的国家经营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的茶研究机构,被视为茶科技的发端。可惜该机构在辛亥革命后停业。

当时,国内很多茶农还不肯接受先进的制茶机器,如政府安排安徽祁门、江西浮梁、浙江建德使用茶机时,三地茶农竟已穷乡僻壤、土地贫瘠为由,拒绝使用。郑世璜一面向上司陈述利弊,一面向茶农大力宣传使用机械制茶和先进科技带来的巨大好处,解除茶农的疑虑。1909年以后,湖北羊楼洞、江西宁州、四川灌县、安徽祁门等地先后设立茶业示范场、茶叶改良公司、讲习所等,推广先进产、制技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使近代茶业科技有了初步发展。

仍有现实意义

尽管郑世璜作了最大努力,但在风雨飘摇、行将灭亡的晚清末代,注定是没有好结果的。

虽然当今中国茶业与晚清时期不能同日而语,国内名优茶产销两旺,茶文化空前红火,但国际茶叶市场的总体格局并无多大改观,中国茶叶的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印度、斯里兰卡依然是主要竞争对手,还有后起之秀肯尼亚、越南等国。如2008年大陆茶叶的出口量、产值、平均单价,仅居世界第三、三、四位。由于解放后大陆长期实行茶叶统购统销,出口茶叶由国营企业垄断经营,中国丰富多彩的名优茶无法在国际市场成功推广,以珠茶为代表的大宗中低档茶叶,只能保本经营,总体均价至今仍在斯里兰卡、印度茶之下。英国媒体甚至声称,中国7万多家茶场、茶厂的出口量,抵不过“立顿”一个国际品牌的销量。这一现实令所有关注中国茶业的人士汗颜!国人唯有急起直追,内外并重,才能赶超斯里兰卡、印度和“立顿”这些茶叶强国和著名品牌。当年郑世璜的很多见地和建议,因此仍有现实意义。

另外值得深思的是,比较当前官员出国考察的热潮,郑世璜留下的详细日记、考察报告、呈文,可作为榜样和镜子。如果所有出国官员都如此敬业、勤勉,忧国忧民,撰写详细日记和有质量的考察报告,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洋为中用,而不是借机公款旅游,中华民族又何尝不兴旺发达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