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会长梅峰因邀前来西安参加茶业博览会,我一直陪同工作。在谈论中,我问到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怎么不多开展活动呢,我在屡读《茶经述评》中,还注意到了吴老与陆羽关于茶叶的有些方面还有着不同的见解,值得我们研讨商榷。谁知梅会长一脸苦色,回答道:缺乏经费啊!这是真实的存在,让我火热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儿。我不由得在痛惜中反思起来,唐朝陆羽《茶经》给我们留下了研究不尽的学术话题;“当代茶圣”吴觉农的茶学思想是中华茶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陆定一曾称赞“《茶经述评》就是20世纪的新茶经”。但是,我们现在吃“茶叶饭”的人、发“茶叶财”的人比比皆有,都是在踏着巨人的足迹前行,然而,我们茶界队伍中能有多少人认真地研读过这两部茶学经典?两部“茶经”兴茶业,才有了今天的茶文化、茶经济、茶产业、茶科技、茶教育、茶品牌等门类的出现与成长。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们的茶界队伍中,诸多“差强人意”的事例和现象不断出现。一古一今的两位“茶圣”的茶德品质怎么就学不来呢,过度的金钱观与商品化的追求让世风浮躁。
随意扫描一下现实生活,在党政机关、政府部门日常的接待中,公款吃喝挥霍无度,山珍海味都不解馋嘴,还兴吃起了“女体美宴”,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还出现了“龙井洗手”之事。现在,单位来人办事,一次性纸杯,冲泡好上等的茶叶,来人还未喝几口,人一走茶与杯就进了垃圾桶,太铺张浪费了,这现象让知茶懂茶的人无比的心疼。近些年来,社会上对茶叶界争论声一浪高过一浪,好多人在质疑: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全国的茶企业加起来为何敌不过英国的立顿公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圈里到圈外,说法不一。我也长时间地调研和思考这个问题,总固执己见:不是我国茶不好,不是政策不好,不是我国茶叶有无品牌和响亮不响亮的问题,我总感到人为的因素太多了。
我们用心想一想,我国茶人队伍中,现在能有多少个像吴觉农那样的人,爱国为民,只求奉献不求索取,为振兴中华茶事业而奋斗终生呢。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是,有些管理茶业的人和忙于发茶叶大财的商家,总是为己忙,为名忙,为利忙,为权忙,为别墅车子情人忙,忙得就是不可开交,不知一杯茶的真实价值观。种茶的不如卖茶的,卖茶的不如贩茶的,贩茶的不如“空手套白狼”骗取国家专项扶持资金和银行贷款的高级骗子。这又让我想起了陕西省一位退居二线的副省长,当时他还主管着农业,面对着市县区政府部门不断向上跑项目、伸手要扶持资金的做法,他讲真话十分形象地说:政府为陕南审批的扶持项目能拉一火车皮,而你们生产出的产品能背一包袱……,如此的得不偿失,劳命伤财,到头来还是让茶乡黄叶飘零,空山寂寞的茶叶只能在杂草丛中哭泣,让种茶人在失望的痛苦中别茶而去。这怎么能让茶农增收,农村稳定,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呢?没有我国亿万茶农的欢笑,就没有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强势之态。
茶香幽情,浸透着漫长的岁月;茶韵芬芳,滋养着传统文化。一杯茶能让人生发出许多话题。谁是真正的茶人?这是茶界经常争论的话题。对此吴老生前说:“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绿酒,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风格。”此话确实是肺腑之言,更是对中华茶人最精辟的概括。解读他的茶学历程,在他人生旅途中,担任过农业部副部长,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成就是多方面的。并有着许多社会职务,他只所以留下美名,不是他生前的官职,而是他对我国茶叶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给我们交了一份不可多得的人生答卷。
就说茶博会,其中有产茶区政府官员带队参会的茶企业,看在眼里的是十分的红火,让人眼花缭乱。但在浮华的背后,冷静思考,总让茶企人“找不到北”,无数茶叶何处去,市场茫茫急煞人。茶农茶商闯市场,政府要帮忙,茶叶的社团组织就是纽带和桥梁,茶博会就是大舞台。如果说我们身居要位或者是政府主管茶叶的官员等相关人士,能用吴觉农这面镜子对照自己,把作秀变为行动,务实求真,树立起全国茶叶一盘棋的思想,帮助茶企人做些他们想做而无法做到的事情,这样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发展更快。我想我国茶叶的路子不会越走越窄,能敌不过立顿?学习吴觉农,就是要带着感情和问题来学,对照着寻找差距。在以人为本,坚持走科学发展观之路上,立足茶叶行业,与茶农心连心,努力争上游。这不是一句空话,只要我们联系了实际,才能实干兴邦,做强做大中国茶业才有希望与动力。
但愿吴觉农这盏明灯,永世照耀着我们中国茶叶的奋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