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海的经济成就、文化发达等方面几十年始终走在全国的前列,就是与这种包容的城市精神分不开。不凡的业绩和这座城市大海般的胸怀是互融互通的。城市间要讲包容,家庭间也要讲包容,人与人之间更要讲包容,有容则大,城市生活会更加美好。
3.生活在城市里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主张走自己的事业之路、生命之路,在纷纷攘攘的城市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磕碰。如果凡是都要计较,非但于事无补,而且只能无休止地束缚自己所走的路。学会包容,是一种美德,一种气质,是“海宝”的“上善若水,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茶样的情怀。
4.世博茶艺精神:我是一片茶叶,虽也碧绿青翠,但独自入壶则无味无香,只有当自己是壶中的一部分才有韵、有香和有味。世博一壶中的你只是小小一片茶叶,正因为有了城市间的你、我、他,才能在世博这把壶中浸泡出一杯韵味隽永的芳香之茶,也正因此,世博茶壶中贮满了平和、圆融、美好、博大。正所谓“壶中乾坤大”,壶中之“乾坤”,就是生活在城市间男女的每一个人力量的凝聚,只有在壶中才能释放自己的生命汁液而茶香四溢、滋味永存。
5.世博茶艺要反映茶叶与壶的关系可以看作是个体与本体(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也可以看作人与城市的关系,更可以看作世博会与世界的关系。一片茶叶可以反映绿色与平和的希望,一个人可以反映觉悟与奉献的希望,一座城市可以反映发展与前进的希望。
二、世博副主题:城市经济的繁荣
茶文化对接世博副主题第二杯茶——不可忽视的城市茶经济
2008年,中国茶叶总量为120万吨。其中茶叶出口量29.7万吨,出口金额为6.82亿美元,内销75万吨,库存15万吨左右。国内人均消费茶叶400克/年。而上海的茶叶经济不论是茶叶销量,还是人均消费茶叶量始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上海现有“天山”“大宁国际”“蒂夫特”等多家大型茶城,这还不包括各区中小茶城。散在的各类茶叶专卖和零售店则不计其数。茶城的统一管理是必然趋势,但目前时机尚不成熟,涉及到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那么,如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来体现上海茶文化产业的优势呢?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以现有的上海市茶叶学会为班底,成立“上海市茶叶学会世博茶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另一种可行之法就是效仿“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茶产业专家委员会”模式,来行使政府授予的管理权限。聘请国内知名茶文化、茶产业专家,以及具备一定实力、规模且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茶商、茶馆业主共同组建该委员会,研究和细化茶文化产业如何对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事宜。其目的就是根据上海自身特点,提出符合城市茶经济发展的一些独具特色的、具有实操性的茶经济项目,以使广大茶商、茶馆更好地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下操作可行与否,商榷为准。
(一)推出二款以世博会为标志的限量版编号各一万套纪念茶:一款作为政府礼品茶;另一款则投放市场。两者在标志上有所差别。后一款发行渠道由茶商限量认购或指标性认购。茶叶品种可在茶商中和知名茶企业中进行招标,在质量保证前提下互惠互利。以世博会茶经济研究会或专业委员会作为纪念茶监制单位。(以上数量可视情斟酌)
(二)推出“世博茶艺”表演用茶器编号五千套,注明该茶器为世博会茶艺表演专用茶具,并在包装上表现“世博茶艺”表演时的图案,供中外嘉宾收藏。(以上数量可视情斟酌)
(三)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应通过各种渠道和有关部门协商,让中国六大茶类专卖店进入世博会馆或副场馆,努力打造和树立“中国茶”(CHINES TEA)在世界茶产业舞台中地位。
(四)茶馆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让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风格的茶馆进入世博会主会馆或中国园内,彰显中国茶文化的魅力,让各国观光者了解中国茶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奥运会馆中的中国茶馆风格元素和参考今年第81届奥斯卡晚宴上融入中国茶馆风格元素)
三、世博副主题:城市科技的创新
茶文化对接世博副主题第三杯茶——茶叶深加工,城市茶科技的创新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茶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对振兴农村经济、富裕了茶农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使中国茶产业成为农村经济具有竞争力的高效产业。这主要源于技术创新对促进茶业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农村,通过技术创新,使茶树良种普及率由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不到10%提高到今天的40%左右。在城市,由于农村茶园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茶叶质量安全明显改观,茶叶加工由手工走向机械化、连续化,使得城市对茶叶新产品深加工开发加快,促进城市对茶产品的升级。茶多酚在城市的研发获得了成功,成为人们追崇的高端保健食品;而主要在城市销售的茶饮料,年销售量达到600万吨。茶的健康功效不断被揭示,茶的天然产物的制备和利用已经在城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诸如茶食品系列(茶酒、茶糖、茶冰激凌、茶枕、茶巧克力、茶蛋糕、茶油等,以及以茶入肴成为一大菜系)的开发在城市取得了辉煌战果,开辟了茶产品的新用途。如今,随着茶叶精加工和深加工的创新,城市茶企业研发已把人们杯中的茶叶从茶牙膏、茶化妆品开发向生物产品进发,开发基于功能成分的终端产品,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促进城市茶产业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正是有了茶产品科技的创新,我们不得不由衷感叹:茶,提升了城市生活品位;茶,提高了城市生活质量。
建议:利用世博会这一平台组织举办一次“中国首届城市茶产品科技创新博览会”以及“检阅中国茶产业——城市茶科技创新论坛”。展品内容除茶叶以外的又是以茶叶功能成分开发利用的产品。如,茶食品系列(目前全国有上百种产品)、茶餐(照片形式)、茶油、茶化妆品、茶枕、茶多酚、茶饮料等等,这种展示目前在全国乃至世界也是首次,必将引起轰动。
四、世博副主题:城市社区的重塑
茶文化对接世博副主题第四杯茶——茶文化走进社区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点
在人类历史上,茶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牢固结合在一起,是中国年代最悠远的一种文化现象,其文化精髓是“和”字,并渗透于我们民族、社会的各个层面。茶文化主张“以茶修德”、“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基本思想,强调“和谐”、“和敬”、“和美”、“和平”、“和爱”、“和气”、“和善”、“和解”的义理;强调“茶道即人道”、“平常心是道”的哲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美善统一”的茶艺美学思想;强调“精行俭德”、“德博而化”的人道思想,包含着“立于礼”的修养方法以及“理解”和“沟通”的人际关系内涵。中国茶文化丰富多彩,是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像天人合一、和谐中庸、崇德利用、厚德载物等等。其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崇尚自然,爱护自然,把大自然恩赐之茶作为人与天地融和的一种体验;崇德利用的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是茶文化中通过茶艺演示到达茶道境界即由形而下之器到达形而上之魂;和谐中庸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亲情关系、人伦关系,这种关系在茶文化内涵中蕴意着在茶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厚德载物的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思想体现。若从精神文明角度考量,茶文化走近城市社区主要侧重于和谐中庸、厚德载物的思想。
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的建设取决于一个城市的和谐,而城市的和谐则取决于社区的和谐,社区的和谐又取决于家庭的和谐,最后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也是构建和谐城市和美好生活的主体,需要人们有“廉、美、和、静”的茶文化精神作为市民应有的重要素质,这是重塑城市社区文化的基本条件。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能自觉地把茶文化的“和”字上升为行为理性,再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处事并对待各种矛盾,才能真正地做到人的和谐、家庭的和谐、城市的和谐、社区的和谐乃至社会的和谐。中国茶道中的 “廉”、“美”、“和”、“敬”等思想,恰恰侧重于人的修身养性,以茶雅志,陶冶个人情操。通过茶事活动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中国茶文化将茶道与人道等量其观,在二者之间未作任何区别,实际上开了消融茶道与人道界限之先河。界限的消融带来了研究对象的扩展,在此意义上,弘扬茶文化对城市社区的重塑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今,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复归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文化强市和文化社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大趋势。而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茶文化则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好。许多城市对茶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已经从业内走向业外,从大、中、小学走向社区。并以“构建和谐社区”、“培育社区文明风尚”、“茶与家庭和谐”、“茶文化,创建美好生活”为主题,把茶文化推展到社区寻常百姓家。如,广东省茶业行会协会和茶叶协会以“和谐茶韵进万家”为主题的活动在萝岗万科城举办。而宁波茶文化组织则借势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以 “绿色、健康、参与、和谐”为主题走进江北区中马街道,让广大居民群众近距离地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北京茶叶总公司更以“京华茶叶弘扬国饮文化专车进社区”活动,把一辆辆茶文化宣传车开进了社区,受到广大居民的普遍好评。还有许多地方则以“品味中国茶文化,共享和谐新生活”为主题,与社区群众共享茶事乐趣。很多家庭都纷纷表示:“难得参加这种高雅的活动”。北京、河北一些地方则在社区举办“饮茶科普知识展览”,或以社区家庭为单位开展茶知识竞赛等不同形式活动,将社区很多不同类型的家庭组织到一起,在一起品味茶文化的过程中使家庭和家庭之间达到了和谐,使居民之间多了一些沟通和理解,也因此社区的数百个家庭成为茶文化走进社区的受益者。通过举办茶文化进社区的活动,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提高居民素养,从而提升社区的文化定位。有的行业协会把茶文化走进社区作为定向性的任务来完成。如,上海市茶叶学会为做大做强街道的茶文化品牌,结合社区文化“一街一品”的特色,组织开展不同层面、多种内容的茶文化推广活动。一举成为全国茶文化进社区的佼佼者。连续十多年“茶文化进社区,茶艺进家庭”的活动让上海数十万市民群众领略到中国茶文化和茶艺的魅力。其“茶艺进社区”活动独具匠心;“茶,品味健康生活”讲座别开生面;“马大嫂茶艺示范表演”别具一格;“苗苗茶席展”生动活泼;“百户家庭茶艺表演大赛”广受赞誉;“百户家庭学茶艺”茶科普知识擂台赛精彩纷呈;“茶科普与文化发展演变图片展览”好戏连台……市民们在感受中国茶文化深厚的道德内涵对家庭的和谐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以外,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城市的和谐。
茶文化走近社区的意义在于:
(一)以茶敬客,实际上协调了一种“和敬”的人际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等,侧重于城市社区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邻,化解邻里矛盾,增进邻里团结,以利于城市社区秩序的稳定。倘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都能尊循于茶道中的和敬友爱、平等尊重、和谐相处,这将给人类文明带来无限生机。
(二)茶由于本身的自然属性,产生了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始终贯穿于社会文明道德行为之中。“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属精神文明范畴,具有重塑城市社区的社会功能。
(三)无论是“茶德”、“茶礼”,还是“茶道”基本思想,其共同之处都是以“和”为中心。在现代社会灯红酒绿的环境中,不少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需要“以茶代酒”,交流感情。一杯清茶会给更多的人带来乐趣,带来清静,带来幸福,同时也给城市社区带来和谐安宁和稳定。
(四)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由于商潮汹涌,物欲剧增,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所以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导致种种竞争因素的不和谐。而中国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奉献爱心,以利于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的和谐氛围,以利于社会风气的净化。所以,用“茶”的力量(茶文化的道德资源和精神资源)去融入化解城市社区中的竞争、矛盾。
(五)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特点,不同的优势,彼此该怎样相处?是竞争、斗争、你死我活,还是合理竞争,和平共处,和衷共济?中国茶文化选择了“和”——“君子和而不同”。茶文化走近社区开展茶事活动就是要告诉老百姓,邻里间要和谐相处、和睦友善、诚信待人、公平正义和拥有一颗平常心。
(六)通过学习茶文化,使社区乃至城市居民形成了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和睦、倡导爱国爱民、无私奉献、坚忍不拔、谦逊礼貌、勤奋节俭、廉洁奉公和相互相敬、追求真善美、推进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诚信友爱的真善美世界。这与当前我们国家所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以及世博会主题思想“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相融合,既体现了优良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时代特点。
(七)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建设城市社区一个很好的载体,城市社区重塑,必须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从中发掘于像茶文化那样的宝贵精华,并使之为我们所吸收利用。也因为茶文化始终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之中,其表现形成的多样性,给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广泛空间。因此,弘扬茶文化,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公民,是推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前很有现实意义。
(八)茶文化是我国传统而古老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荼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构建社区家庭综合素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开展茶文化学习与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通过茶文化学习和茶事活动,可以丰富社区群众的历史与人文知识,丰富社区家庭的业余生活,缓解工作与生活压力、涤除心中的烦闷;通过荼文化的学习与教育,倡导饮茶,增强社区集体协作精神,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
茶文化,包含了人类生活中许多美好的情素。茶文化是一种沟通,一种亲近;是雪中送碳、理解关爱的一声问候;是甘苦同尝、荣辱共担的一种默契;茶文化还是一种宽容、善意和温情,有时甚至是一杯茶在手,一种相逢一笑尽释前嫌的气度。并将在重塑城市社区以及实现美好生活心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果从物质层面来说,茶文化走近社区,其实也是中国茶产业寻找商机的一个契入点,由于社区市民对喝茶、识茶、评茶等积极性的提高,为拉动城市茶经济作出了贡献。所以,只有提高全民的饮茶意识,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
五、世博副主题: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茶文化对接世博副主题第五杯茶——上海茶博会,城市开幕乡村闭幕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始于1994年4月,至今已走过十五年的历程。以“科学、健康、诚信” 之誉,喊出了“一届联手一座茶乡,一年带动一地茶市”的口号。从此由城市茶文化下乡,又有乡村茶叶“围城”,带动了城乡茶经济循环发展,促进了城乡茶文化的交流。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握城乡茶经济发展两条主线,把城市茶文化和乡村茶经济进行有机融合。曾经分别以“东方情调”、 “古国茶韵”、“ 绿色情思”“、“茶香情浓”、“ 中华茶情”、“ 世纪茶风”、“ 盛事茶缘”、“ 中国茶情”、“ OK中国茶”等主题思想,行走在浙江新昌、安吉,江苏宜兴、溧阳,江西婺源、星子,福建武夷山,安徽六安等乡村茶区进行互动,这不仅繁荣了城市茶文化,搞活了乡村的茶流通,促进了地方茶经济,还加快了城市茶城的建设和改造,盘活了引茶入市一步棋。
当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时,中国茶产业界能不能利用这一巨大的平台,扩大中国茶叶对世界的影响,已经摆在了中国茶产业界的议事日程之中——怎样寻找最佳时机出击。巧的是我们遇到了一次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第17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将在2010年与上海世博会同步登台,同步亮相。本着以上海茶博会“机遇共抓,资源共享,主题共演,活动共办,声势共造”的原则,第17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应以全新的面貌隆重打造出“喝茶,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喝茶,让人类身心更健康!”的声势,配合上海世博会大幕的徐徐拉开,大张旗鼓,大展身手地开展各种茶文化活动。而一年一度的上海茶博会则以“中国茶叶进世博”口号吸引更大更多的参展商加盟。世博会是一张通向世界的名片,也是拉动中国茶经济的一张王牌,必将引起中国茶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做好上海茶博会的各项活动需要把握“两个原则”和做好“四个细化”工作。
(一)两个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为,选优择强的原则;
2.城乡共事,合理搭配,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原则。
(二)四个细化
1.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中国茶叶的名牌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实施以世博文化带动乡村茶叶标准化战略,做精做细做强茶产业,让茶产业支撑城市和乡村互动发展的蓝天。具体活动有:“世博十大名茶入围行动”。首先确认世博十大名茶入围企业标准和茶叶入围标准,再行定格入围。
2.细化活动载体:根据需要和可能,一年一度的上海茶博会可择机提前启动“世博十大名茶的十大企业”名单,并颁发证书;最后确定“世博十大名茶形象代言人”行动计划。实施“世博十大名茶生产基地挂牌仪式”活动,通过以上方案的实施,为今后上海茶博会统筹城市与乡村发展茶经济工作奠定基础。
3.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可以考虑在上海世博会六个月时间内,选择十家沪上有影响的茶馆进入“上海世博十大名茶免费品尝试点茶馆”,并授予“上海世博十大名茶之(×××茶)免费指定品尝点”牌匾(具体细则可另行商议)。
4.细化组织措施:为了更好地与上海世博会接轨,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组委会、上海市茶叶学会原有人员架构下,举合力尽快成立“上海世博茶经济研究会“或在现有机构模式下的”世博茶经济研究专业委员会”,统筹领导班子力量,处理好小道理与大道理、眼前道理和长远道理的关系。从现在到世博会期间,在茶事活动多样频繁的情况下,建立重点活动领导负责制,使活动能正常有序的开展。真正实行世博和后世博茶经济的对接。
启示一:上海世博会资源虽然是城市中的经济平台,却也把机会给了乡村茶经济,充分调动了乡村茶农的积极性。茶企把优质茶叶带进了城要与世博对接,利城利乡,获得双赢,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
启示二:利用上海世博平台,发展乡村茶经济走专业化、产业化之路,有利于提高乡村对品牌的认识,起到乡村茶农致富奔小康的桥梁作用。
启示三: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为龙头,连接数条乡村茶区绿色纽带,着力构建以世博为依托茶乡经济圈,融入人文历史景观乡村休闲观光茶园带,使城乡合力增强,城乡联系密切,推动城乡茶产业经济的共同繁荣。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茶产业经济在其经济比重上或许不值得一提,但其文化的含量却是深厚而无量的,决不可忽视。
结语
自古以来,城市和乡村一直保持着“二元”经济结构,发展的割裂,城乡无法形成互补。但以眼下世博会城市茶文化与乡村茶经济的互动,既是契入点,也是突破口,无论其影响有多大,起码也促进两者互动的一种态势。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壶茶。冲泡出人们对城市多元文化融合的理想;冲泡出人们对城市繁荣、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颂扬;冲泡出人们对城市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无限期盼;冲泡出人们对城市社区重塑的心愿;冲泡出人们对重塑与乡村共同繁荣的愿景。这正是——世博一壶茶,芳香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