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养青年创新人才,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最需要突破的环节,关系国家核心竞争力,对于我国‘十二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分紧迫。”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有创新之梦想,则国有创新之果实。
必须从青少年入手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初等教育考试体系改革,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加快教育改革发展,要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精英教育和高素质公民教育有机结合。”兰州大学校长周绪红说。
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也被寄予厚望。
“国家间的竞争已从物质的竞争变为人才的竞争,高校逐渐走向社会的中心,世界各国都把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说。
郑州大学党委书记郑永扣认为,有关部门应在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的申报和建设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帮助高校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到2020年,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将达2亿。尽管数量惊人,但中国高校不得不面对“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关键靠“人”,靠一批在关键领域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
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呼吁更加关注创新环境的营造。他认为,要注重为青年学者创造健康的成长和发展环境,建立更具多样性和针对性的评价体制机制,改善科研经费分配不合理现象,避免经费浪费及低效率使用。
2010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院士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到国家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学术界不能急躁,否则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在科技前沿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突破或有卓越建树的专家学者。
这是自2000年以来,中国连续第11年重奖科技精英。高速发展的中国希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从科技创新中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到那时,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提高到约60%,研发投入将占GDP比重的2.5%。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科技摆在重要战略地位。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国人独立自主地建立起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两弹一星”奠定了中国尖端科技基础和大国地位;陆相成油理论甩掉了中国“贫油国”的帽子;杂交水稻成为满足中国粮食需求和促进世界谷物生产的“金钥匙”;载人航天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
有理由相信,在崭新的“十二五”,中国科技将在创新中实现新梦想。“两大战略”“三大纲要”将引领支撑中国铸就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