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劳动力资源大省,富余劳动力多往省外转移,随着近年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回流的农民工明显增多。
记者日前在新余市的“春风行动”招聘现场遇到今年26岁的分宜县杨桥镇农民工邱香,6年前她就外出打工。“今年不准备外出了,总不能一辈子在外打工,现在该是生育小孩的时候了。”邱香说,现在家乡这边的就业机会在增多,虽然还比不上在外的收入,但自己能够接受。
许多农民工表示,自己初入社会时选择工作都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家乡去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之所以这样是好奇大城市的生活,是希望开阔眼界,见见世面。然而经历过在外打工的生活之后,他们慢慢地都倾向于回到家乡。很多人表示,尽管外面的都市生活繁华,但根本不属于自己,房价那么贵,打工又很难稳定,更别说要融入城市。
高安市的农民工周琴说,这种心态在年轻的农民工身上具有普遍性,没出去过的都想出去看看,而在外面呆了几年的,只要家乡这边有还可以的工作,大都愿意回来。
记者在重庆采访的不少农民工,平均外出务工时间都在7年以上,他们普遍期待就是,能够改变以前“在经济上被接纳、在待遇上被排斥、在身份上被歧视”的尴尬状态,在不断提高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政府和用工企业能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发展条件和与城里人一样的身份待遇。
各方评说“招工难”
记者采访中发现,农民工的种种心态反映在实际生活中,或多或少造成了目前企业用工荒的局面。工业园区缺工正在加剧,部分企业缺工固然与产业转移加快,求职者就业期望增高有关系,同时也是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市场供求结构失衡等因素的结果。
企业员工博弈 内地用工紧张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与省中小企业局年前联合调查发现,预计到今年底,全省94个工业园区投产企业将达到8500余家,有用工需求的企业5700余家,缺工约32万人。
沿海一些企业纷纷到江西招工更加剧省内用工紧张。记者了解到,一些江浙企业在江西的火车站、汽车站及开往外地的火车上向外出的务工人员散发招工简章。以往工作经验和专业往往成为求职者就业的绊脚石,今年为了招到工人,一些外地企业甚至不问求职者工作经验,直接称招工不限专业、不限经验。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中小企业局预测,“十二五”期间,江西省工业园区企业总量将突破万户,用工净增75万人,平均每年净增15万人,实际需新招员工将达150万人左右(含企业补员),年平均新招用员工30万人左右。“十二五”期间,在国家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影响下,企业和员工的博弈更加激烈。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为,企业季节性、结构性缺工的常态化,将加剧不同经济区域企业对技能人才的争夺,经济发达地区或条件相对较好的企业将利用其薪酬待遇、用工环境、生活条件、企业文化等比较优势,吸引欠发达地区劳动力流入,这种区域间、企业间争夺人力资源的竞争将会更加多元化。
用工环境差 实际薪酬低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园区企业工资生活设施差,用工环境差,薪酬普遍不高,这些状况加剧了招工难。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年前调查发现,省内大多数园区企业距离城区较远,公共交通网络不便捷,生活设施不够配套,文化设施匮乏,企业职工工作生活不便,尤其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与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吸引力。
同时,省内园区一些企业用工年龄要求在30岁以下,一些纺织服装、电子、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更是苛刻,只选择女性;还有一些企业延长劳动时间,休息日加班未按规定增加薪酬、调整工休,存在劳动环境差、强度大、劳动超时的现象,令求职者望而生畏。
今年南昌一家电子厂需招工5000人,企业开出的工资是1535元,每个工作日中餐补贴4元。“对求职者来说,这一工资水平根本没有吸引力。”南昌市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祝振平说,我们深入调查发现,除去个人缴纳社保的费用、水电住宿费用和早晚两顿饭的花销,真真到员工手上的只有500元左右。
九江一家空调企业今年因订单增多企业急需招1200人,但是目前只招到400人,今年企业将保底工资从原来的600元提高到800元,算上加班工资,员工月综合工资为1800元-2200元。但记者翻阅招工简章可以发现,员工每月工作22天,每天工作8小时只能拿到800元的底薪,要多拿钱必须加班,每月25日才发放上月薪资;同时员工伙食标准每天需9.5元,公司每天只补助1.5元。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昌、新余、九江的求职市场和工业园区,一些企业相继标示月综合工资1800元-2500元,有的甚至打出月工资3000元的标幅。祝振平说,综合工资是虚的,要拿到这么多钱,只有不停地加班、加班,招工难度自然增大。
不少专家分析认为,尽管农民工待遇在近些年普遍有所提升,但仍落后于经济发展步伐:他们得到的报酬仍不能公正地反映他们所付出的劳动,属于“干得多挣得少”的一个群体。农民工身上“廉价劳动力”的标签仍未被撕掉。只有在经济发展、产业不断升级的同时,让农民工群体能真正享受更好薪资、社保、住房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使农民工群体真正在“被争夺”中受益。
抓好市场对接 强化企业责任
劳动保障部门人士认为,解决企业用工问题,既有市场机制作用发挥的因素,也有相关企业和劳动者主观的因素,还有政府部门正确引导的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和社会问题,需要统筹兼顾和综合治理。
每年春节过后,是城乡人员求职和企业用工的高峰期。今年为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收集8935家企业用工信息67.5万个,目前87.6万人参加了招聘,25.6万人次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刘滇鸣说,解决用工难题,要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发布工业园区企业用工信息,开展好对接服务,积极引导求职者到省内园区企业就业。
一些企业负责人说,今后劳动保障部门应加快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完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用工机制,围绕园区产业及行业特点,及时掌握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及时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通过专场招聘、送岗下乡、劳务协作等多种方式,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常态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提高对接成功率。
共青城欧唯诺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徐建福说,企业目前缺工150人左右,为解决用工短缺的问题,企业与附近的九江学院取得联系,引导学院相关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见习,既解决了用工短缺的难题,又让学院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
一些企业负责人建议,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引导园区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园区企业和项目特点,结合院校专业和师资资源,强化对接服务,采取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园区企业培训合格的技术工人。
提高工资待遇、改善用工环境,用待遇和环境留住员工、吸引员工是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江西省就业局局长王小平建议,地方政府应引导企业积极探索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根据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和自身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薪酬待遇,帮助企业合理制订全年用工计划,避免发生生产淡季大量裁员、生产旺季又招不到工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