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零公里碑(白马辛荣 摄)
【现实解读】 茶马古道节圆了宁洱人的夙愿
10月22日至24日,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将在宁洱举办,这对于宁洱县政协委员赵骅银和白荣华来说,梦想照进现实,多年提案得到回馈;而对于宁洱县广大人民群众来说也是实现了多年夙愿。“举办宁洱人自己的’节’,一直是宁洱人的夙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提案和建议案。我也曾两次提出过提案。”白荣华这个靠一顶斗笠、一副竹担就挑茶上了北京的哈尼汉子告诉我们。他说,云南旅游发展得很快,旅游带动百姓增收致富看见摸得着。而普洱资源优势很好,但旅游一直没有热起来。通过办节庆这种方式,借助普洱茶马古道节这个载体,挖掘茶马古道文化,弘扬茶文化,带动旅游发展很必要“。白荣华也认为,节庆活动也要注意游客的可参与性、互动性,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普洱。作为茶之源,道之始的地方政府和人民举办普洱茶马古道节责无旁贷!要通过茶马古道节宣传普洱,弘扬茶马古道精神,彰显普洱茶文化魅力。赵骅银早在2008年就提出了《举办普洱茶都文化节的建议》,后成为宁洱县政协的党组提案,呼吁通过举办节庆弘扬普洱茶文化。赵骅银说,举办首届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不仅仅是为了宣传宁洱,而是要通过各界广泛支持,把茶马古道节办成是全普洱人的节日,打造团结、无畏、执着的茶马古道文化品牌,倡导一种文化、一种精神,把普洱的名声做强做大,把普洱人的精神鼓起来。
宁洱县委书记师跃说,举办宁洱自己的“节”,一直是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县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提案和建议案。为此,县委、县政府把办“节”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从宁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根源以及发展潜能出发,作出了举办“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的决定,这一决定得到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
同时,师跃指出:宁洱是以哈尼族、彝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0%,是新中国民族团结和民族工作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的诞生地,是主演《五朵金花》、《阿诗玛》的著名电影演员杨丽坤的故乡,具有绚丽的民族文化和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通过办“节”,可以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展示民族美食、民族服饰、民族习俗,吸引广大群众参与,举办这样一个文化交流、民族团结的盛会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锦袍山公园石牌坊(白马辛荣摄)
【历史回溯】:宁洱是“普洱茶”的核心原产地和集散地,是古“普洱府”所在地,茶马古道的源头。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宁洱先民探索出了独特的普洱茶加工工艺,铸就了“普洱茶”这一弛名中外的历史品牌。从这里起源,通往全国、走向世界的五条茶马古道,把宁洱与世界紧紧相连,茶马交易的不仅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它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段记忆,更有一种宁洱先民铸就的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为宁洱人民的集体记忆,人们迫切希望大力彰显普洱茶文化、弘扬茶马古道精神。
孔雀屏茶马古道(白马辛荣 摄)
【现实解读】:
1、“荣发马店”李天林一家:从2、3千到5、6万
宁洱县那柯里曾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也是原马帮上京城,出缅甸、老挝的必经之路。现在,驿站里“荣发马店”的店主叫李天林,在这里土生土长,家里世代以开马店为生。“拴不下80匹马的马店不准挂牌,我家的马店可以住下170、180匹马”,李天林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经营马店的情况,荣发马店有两座小四合院,两个院落之间有小门相通,供赶马人进出,在马帮极盛时期,几乎天天客满。在他的记忆中,他家的马店在民国初期还有生意,但“差不多1954年的时候,由于有了公路,车多了,马帮少了,我家的马店在这时候就关店了。”现代运输方式的普及使得茶马古道淡出了那柯里人的生活,李天林家开始吃饭靠种田、种地,用钱靠养猪、养鸡、割松香的生活。“一家八人,每年也就有个两三千元现金收入,生活真的困难,想买点什么都买不成。”李天林告诉记者。2007年以来,宁洱县投入450万元修复了那柯里4.4公里的茶马古道,并恢复重建了别具风情的“那柯里茶马驿站”。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天林家也和村里人一起重拾旧业,重开“荣发马店”。马店青砖灰瓦,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开马店用过的石水缸、油灯、马垛子、铡刀、皮包、竹编包等物品,房檐下挂满了金黄的苞谷,二楼的茶亭可同时供几十人喝茶吃饭。现在的那柯里已成为旅游热点,每天慕名来这里旅游观光考察的人不少,因此“荣发马店”的生意也一直不错。“给客人们吃点山药、做点土鸡、腊肉的农家菜,生意还行,特别是节假日,每年的纯收入也就5、6万左右吧!今年还买了辆轿车。”说起现在富足的生活,李天林很感谢政府对茶马古道开发所做的努力,让他真真切切得到了古道开发带来的实惠!
那柯里驿站(白马辛荣 摄)
2、宁洱县1/4人口靠茶生活
截止目前,宁洱县有茶园面积114799亩,共有茶叶初制所68户,精制茶加工企业46户,涉茶农户1.98万户,涉茶农4.94万人,专业茶农1.07万人,这对于只有18.6万人口的县来说,茶是超过1/4人口的主要经济来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宁洱县茶叶企业已不仅仅局限于生产普洱茶,而是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开发优质绿茶、袋泡茶等产品的生产。如普洱杨丽坤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袋泡茶进入欧盟数个国家的千余家超市和保健品连锁店,国内进入上海及华东地区多家超市、大卖场、A类百货店以及涉外宾馆。宁洱建源油脂有限公司采用油料加工技术,选用茶籽榨取食用油,填补了宁洱县茶叶综合开发利用的空白,生产能力可达600吨以上。2010年1——9月,茶叶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5亿元,实现茶叶税收109.2万元,同比增加48.4万元,增长79.6%,其中完成毛茶生产3970吨,精制茶2913吨。目前,全县正在加紧生态茶园建设及专业合作社组建,计划用5年的时间,全面完成全县11.48万亩的生态茶园规范化建设和认证工作。
马帮瑞贡京城(白马辛荣摄)
今天,普洱茶、茶马古道与宁洱人息息相关,“中国普洱茶马古道节”将向世人展示茶马古道文化的魅力,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这一厚重的历史和亮丽的文化,从而肩负起弘扬茶马古道精神、振兴宁洱经济的历史使命,以振奋的精神,务实的作风,奋力开创宁洱新时代的辉煌。
困鹿山祭茶祖(白马辛荣摄)
【历史回溯】五条穿城而过的茶马古道,把宁洱与世界紧紧相连,它承载着厚重的普洱茶文化、民族文化,融汇了世界文化和人类文明的精魂,使普洱茶文化和宁洱民族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与岁月同辉。同时,也奠定了宁洱民族多元性和互融性的基本格局,形成了魅力无穷的民族节日、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丰富的饮食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间舞蹈、情趣盎然的乡土文化音乐与戏曲、极富乡土特色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哈尼族苦扎扎节、民族团结日、火把节、上九会、迎春会、赛灯会、洞经古乐会等以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宁洱独具特色民族文化的延伸和重要组成。
【现实解读】重现万盏霞灯
宁洱历史上有“上九灯会”的传统,每到节日新民街、东街、西街挂满了宫灯,然而,八九十年代起,这样的传统不在,家家户户做灯笼、挂灯笼,舞起龙灯走村窜巷庆祝节日成了宁洱人心中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首届茶马古道节期间宁洱县城主要街道将举行“万盏传统手工灯展”,让万盏传统手工灯再次照亮古普洱府。通过举办茶马古道节的方式,把节庆活动和民俗文化一并推出,对此民间彩扎艺人们持什么态度?彩扎艺术现在的生存状态如何?还有传人么?
县城新貌(白马辛荣 摄)
10月12日,记者来到民间彩扎艺人王兴康的家,他正在摆弄他花了五天五夜赶制扎彩作品《白鹤亮翅》,寓意和谐、幸福美满。王兴康,地地道道的宁洱人,自幼酷爱绘画、纸扎等民间工艺,8、9岁就跟着父辈们学艺。后来,无论是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他都一直保持着对民间彩扎艺术的爱好,扎制的飞禽走兽、人物花草、殿堂庙宇,都做得惟妙惟肖,常常让人“看走眼”,以为真物。“别看是民间工艺,但它是一门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彩扎讲求立意,讲求神形兼备、生动传神,而且制作工艺也非常复杂,不仅要会扎,还要懂得很多其他方面的技巧,书法、绘画什么都得会。”说起他做的彩扎人物,王兴康滔滔不绝。“虽然民间艺术正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它也正受到新文化的巨大冲击,年轻人几乎没有知道彩扎的了,更没有懂得这个手艺,从事这个手艺的了。”谈话间,他也流露出一丝忧虑。近几年来他带了几个徒弟,但是愿意学的人不多。所以,目前他正在拍摄他自己的纸扎工艺光碟,也准备出一本纸扎工艺的书,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学习资料,以待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得以传承。
茶园广场(白马辛荣 摄)
“把节庆活动和民俗传承结合在一起,必然会让我们对民俗文化的未来多一份期待、多一份信心。”谈起茶马古道节上举办万盏手工灯盏,王兴康说,利用节庆活动为民俗文化传承搭建平台、提供动力、形成合力,对于传承民俗文化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为此,他积极承担起了30多盏灯的制作。
宁洱民间多奇士,此次茶马古道节,还有一位名叫陈启富的画家,创作了一幅长18米,宽1.4米的巨幅画卷《普洱府秋集图》。,全景式展示了古普洱府的生产生活图景,号称是宁洱的“清明上河图”。
茶马古道节的举办,让宁洱很多象王兴康一样的能人有了一展身手的大舞台。也必将展示、弘扬宁洱厚重的文化积淀。
【历史回溯】:宁洱“63”地震后,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县人民在困难中奋起,在压力下前进,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兴起了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的高潮,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但是,面对财政困难、发展滞后、社会矛盾三大压力,如何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文化三大优势,促进经济社会更大的发展,也成为是摆在宁洱县各族干部群众面前的首要任务。办“节”是实施“旅游文化活县”的战略举措,也是吸引外资、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广泛开展经贸洽谈与合作,以名茶拉动产业,以名碑强化团结,以名道宣传旅游,以名人树立形象,最大限度的吸引外商,引进外商,让他们充分认识宁洱、解读宁洱、入驻宁洱、开发宁洱,推动宁洱加快发展,从而着力打造“文化宁洱、风情茶乡、普洱茶都”新形象。
茶叶包装(白马辛荣摄)
【现实解读】:10多家企业拟投资30余亿元掘金宁洱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联络、推介、洽谈与对接,首届茶马古道节招商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形势喜人,截止10月13日,共有11家企业提交投资意向,拟投资金额达30余亿元。以名茶拉动产业,以名碑强化团结,以名道宣传旅游,以名人树立形象,宁洱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法,着力引进大项目和优质项目。在首届茶马古道节商贸洽谈会上宁洱县推介了城市开发类、水电开发类、社会事业类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其中,中(高)密度纤维板生产线及深加工项目、普洱府古城建设、宁洱现代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宁洱民族茶禧园大酒店、县人民医院老业务区、老电影院片区项目开发、小米辣种植基地和小米辣加工生产线和宁洱把边江水电开发、宁洱勐野江水电站开发等受到了开发企业的广泛关注,投资热情非常高。云南大唐国际勐野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宁洱合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普洱田野食品有限公司等省内外企业纷纷提交投资意向,有意在首届茶马古道节招商引资签订仪式上签订项目投资意向书,掘金宁洱。
贡茶纪念碑(白马辛荣 摄)
【历史回溯】普洱府城
公元1729年普洱府设立,到了咸丰同治年间,普洱府城已经成为一座有着20多万人口的传奇般的大城。大城筑有城墙,城墙内外壁由青砖砌成,中间夹土,城门有高大雄伟的朝阳门、宣武门等、四通八达,城围有三里三,气势不凡。,城中车水马龙,商号林立,其中的众多商会会馆显赫一时,数得出来的就有:江西会馆、徽州会馆、两湖会馆、秦晋会馆、两广会馆、四川会馆、昆明会馆、玉溪会馆、石屏会馆等数十家传会馆。普洱城有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客商。单是西藏前来的马帮商队,每年就有数千人之多。沿着通向四面八方的茶马古道,普洱茶一直走向西藏、内地、京城的宫廷、东南亚、甚至飘洋过海,到达遥远的欧洲的宫廷和贵族的餐桌。
繁盛时期的普洱大城不仅是中国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也是一个通过一种奇妙的树叶——“普洱茶”,把众多地域、民族、语言、文化、宗教奇妙连接在一起的一个古典时代的大城。
【现实解读】宁洱新城生机无限
“63”地震后的恢复重建工作百废待兴,给宁洱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2008年6月对宁洱县提出了“力争实现县城面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给世人展现一个整洁有序、特色鲜明、生态宜居、充满活力,体现浓郁茶乡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可持续发展的新宁洱县城的宏伟蓝图,确定了“提升老城、完善城北、拓展城南、梯次建设”的市建基本思路,在打造中充分突出和展示“五河四湖透灵秀、满城山色茶飘香”的城市形象。通过几年的努力,市政“版图”快速扩张,2009年,城区面积达6.6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扩展到30公里,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万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20.26平方米。
借茶马古道节的举办,宁洱县节庆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完成“63”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及城市观景台、百年贡茶回顾纪念碑建设;对锦袍山、普洱山、困鹿山和茶庵堂景区道路进行全面修缮,抓好县城周边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对城区进行绿化、美化工程和加强绿化管护工作,对节庆重点区域、活动场所、主要街道及进行鲜花装饰、悬挂灯笼、彩旗,营造节庆喜庆氛围,实施灯光装饰工程,装点美丽宁洱城市夜景;组织开展四次除四害和城区爱国卫生运动,加强河道卫生治理,增加保洁人力和设施,延长保洁时段,进行节庆期间全天候清扫保洁,确保城市整洁;对城市供水、电力、移动通信设施及电信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延伸和扩容,确保节庆期间运转正常。对城区主要街道广告、标牌进行清理整治,规范主要道路、街道车辆停放秩序,加大力度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强化建筑工地管理,拆除违章搭建物。
一个全新的,生机无限的宁洱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贡茶回归故里,各地群众纷纷来到民族茶艺馆观看。(李鹏 胡雪英 李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