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云南省内各个地州市旅游景区景点、食住行企业和地方特产的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云南旅游大全》一书。
(2)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富村镇新农村建设田野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富村之路》一书。
(3) 云南省玉溪市烟草发展及烟俗的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云烟之乡》一书。
(4) 云南省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史及三七种植情况的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文山三七——跨越生命百年》一书。
(5) 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五尺道、悬棺等历史遗迹和县情调查采访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明月万里照关山》一书。
(6) 香格里拉考古、历史记录和民间口传资料的调查及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香格里拉文化史》一书。
(7) 214国道祥云至临沧段公路铺设及各施工单位管理和文化建设的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撰写了《心路》一书。
(8) 保山市四县一区县情和区情调查采访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昌盛宁远》、《施韵甸美》、《隆运之阳》、《龙啸山陵》和《腾云冲霄》五本书。
(9) 开远市24个村寨情况和乡村旅游发展的调查并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撰相关的书籍。
通过一系列的州县和乡村的田野调查,不仅扩充了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民俗学、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视野,同时也为他们深入了解云南提供了线索和途径。
在研究所所长木霁弘的指导下,自1999年至今,已有近二十名同学完成硕士毕业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他们的硕士论文有:
u 《语言与神话关系新论》
u 《<全宋词>中描述的年节》
u 《田野合作中的互视——怒江茶马古道上的一次影视记录分析》
u 《唐代的题诗习俗与<全唐诗>中的“题壁诗”》
u 《纳西族与藏族宗教联系的语言学考察》
u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世人生活的反礼俗倾向》
u 《隋唐<金刚经>报应故事研究》
u 《<云之南>和<德拉姆>——影像写作文化的两种方式》
u 《从<马可波罗游记>和<徐霞客游记>看元明时期云南的民俗文化》
u 《汉语语义背景下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u 《元杂剧的婚姻礼俗研究》
u 《庄周到葛洪,先秦两汉时期神仙信仰民俗文化构建》
u 《云南少数民族武术的文化艺术功能》
u 《口传文学与民俗生活看布朗族的茶文化艺术——以芒景村布朗族为例》
u 《传统民间故事在现代影视剧中的再创作——以<宝莲灯>为例》
u 《<山海经>中的农业民俗》等
不仅如此,研究所自成立以来,还积极选拔培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先后为云南大学旅游人类学专业和北京大学语言学专业输送了两名博士研究生。
3. 文化产业与规划
早在研究所成立之前,木霁弘等人就已经开始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产品的制作之中。如早在20世纪末期,木霁弘便积极参与滇西北丽江、香格里拉等地旅游产品的设计和旅游形象的塑造。2003年,木霁弘又与田壮壮导演及日本NHK电视台合拍纪录片《德拉姆》并荣获2005年国家文化部、广电部和中国文联等单位联合颁发的“华表奖”。
自2007年9月成立后,研究所充分利用早期文化产业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成果,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产业的活动领域和与地方政府合作的范围,先后取得了以下成果:
u 2007年7月,开展开远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最终成果出版为《开远文化的新视界——第四趟列车》。
u 2007年10月,承办开远市“走向和谐——开远城市发展高峰论坛”,论坛论文最后结集为《走向和谐——开远城市形象论坛论文集》
u 2008年底,与美国……*
u 2008年起,与文山州三七特产局合作开展三七产业的文化研究与推广。
u 2008~2009年,与日本NHK电视台合作拍摄元阳梯田和云南高考考生情况的纪录片。*
u 2008年起,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联合研究和出版历史语言研究所于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云南人类学照片图册。
u 2008年7月起,与文山州西畴县旅游局合作,进行西畴县香坪山生态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的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