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玉米有望丰收 开秤价或高于去年
发布时间 2010-09-17 浏览 22770 次
势非常好,优于 2009年。

  8月底,辽宁地区玉米普遍进入蜡熟期,新民、海城等局部早熟玉米已经成熟,少量收获上市,但水分较大。据了解,由于7月至8月辽宁连续降雨,持续阴雨寡照使辽宁北部和中东部地区地区玉米的开花、授粉和孕穗、抽穗受到不利影响,导致授粉不良,出现秃尖和空杆现象。

  整体来看,辽宁地区玉米受灾面积有限,如果后期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玉米有望丰收,减产幅度有限。

  (三)黑龙江省

  玉米是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面积、总产分别占全省粮食的35%和44%左右。2009年,黑龙江省玉米产量384亿斤,居全国第三位。 据黑龙江省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黑龙江省原计划播种玉米7500万亩,但经过不懈努力,全省玉米播种面积达到7778.5万亩,超过计划278.5万亩,并且绝大多数都播在了丰产期。

  今年黑龙江虽然在春季遭遇低温、大风天气,造成春播延迟15天左右,但是由于6月、7月持续高温(阳光充足,夜晚温度也高,平均积温较去年高2摄氏度),加上墒情好,玉米整体长势非常好,明显好于往年,但略差于辽宁和吉林。

  8月底,黑龙江玉米普遍进入蜡熟阶段,籽粒变硬、颜色趋于金黄。从整个主产区监测情况来看,黑龙江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各产区雨水及光照仍在理想范围内,早霜是后期关注的主要问题。

  (五)其他地区玉米生长情况

  华北黄淮地区今年雨水偏多,墒情好,温度偏高,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根据电话调查,前期长势优于去年。但由于河南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遭遇洪涝灾害,预计这些地区玉米产量将会出现减产。山东地区玉米生长情况较好,有望丰收,但因为降雨过多,局部出现秃尖和授粉不均的情况,严重的还有没授粉的,预计这些地区将会有不同程度的减产,玉米品质也将受到影响。综合来看,后期,如果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增减相抵,华北黄淮地区总产量有望达到或略超去年水平。

  二、市场流通粮源有限 新玉米收购价格看好

  据了解,目前国内玉米市场流通粮源有限,而深加工及饲料企业需求相对旺盛,对玉米市场价格将形成有力支撑。不过,国家持续进行拍卖,市场供应量仍有保证。随着拍卖成交率的走低,近期市场看涨心理有所缓和,预计短期内玉米市场将保持震荡格局。不过,中长期来看,玉米市场仍然看涨,企业负责人普遍预计,新季玉米上市收购竞争将较往年激烈,收购价格或高于去年。

  (一)农村余粮基本见底 对新玉米价格期望较高

  据调查,目前农民手中余粮基本见底,整个东北地区不到1成,而且多为农户自留粮或者前期与养殖饲料企业签的合同粮。分地区来看,辽宁最少,吉林相对较多。由此看来,可供市场流通的粮源几乎消耗殆尽。

  在和农民沟通中了解到,今年农民售粮习惯与以前稍有不同,以前都是春播前大量售粮,目的是为春播准备资金。而今年基本都是在5、6月份大量出手的,到6月底基本卖完。农民朋友说,近两年家里经济条件好了,不需要通过售粮来备春播资金了,所以家中的玉米尽量晚点卖,因为根据2008年玉米收购价格的变动规律,卖的越晚价格会越高。在谈及新玉米价格时,农民朋友说期待今年的玉米价格还能更高点,能让他们有更好的收入。普遍预计,今年的玉米开秤价格或将高于去年。

  (二)商业库存不足 可供流通粮源有限

  据了解,当前商业流通库存水平远低于常年水平。东北地区的小型贸易商手中基本没有余粮了,少数大型贸易商手中有部分库存。托市收购期间,多方主体积极入市,形成抢粮局面。东北产区贸易商收购粮源销往南方销区较多。

  华北黄淮方面,由于今年东北产区多元收购推动了东北价格的快速上涨,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外流速度加快,特别是春节前,受东北临时收储政策出台较晚的影响,华北黄淮产区玉米外流量加大,造成后期缺口较大。特别是河南省,受前期玉米流出量较大影响,5月之后,本地企业补库导致东北玉米流入数量较大。

  6-7月份农村余粮稀少,贸易主体难以补库。

  (三)加工需求旺盛 玉米需求将放大

  养殖业玉米需求将保持强劲。7月份以来,在国家政策强力扶持下,养殖业出现较为明显的回暖现象。8月份,猪肉、牛肉、鸡肉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据国家发改委监测数据显示,8月份,36个大中城市集市猪精瘦肉和鸡蛋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2.14元和4.44元,分别比上月上涨9.27%和 11.84%。8月份,大中城市牛肉、羊肉、鸡肉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每500克17.02元、19.29元、7.65元,分别比上月上涨0.95%、 0.52%和3.38%。进入9月份,随着天气逐步转凉及双节临近,肉类禽蛋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受此刺激,9月份饲料消费仍会保持相对旺盛的态势,这将是后期对玉米价格的一个有力支撑。

  深加工需求有望放大。据了解,近期淀粉库存下降较快,国内淀粉价格普遍上涨,产区报价多上调 20-50元/吨左右。业内人士普遍认为,8月份以后淀粉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届时企业利润将有效放大,由此带动企业投产积极性。在调研中了解到,辽宁地区要新增几个大型深加工企业,而且市场占有率较大的个别加工企业正在扩建厂房,增加产能。

  综合来看,国内玉米消费主要是饲料和工业消费,相对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宏观经济形势对玉米消费影响较大。随着经济复苏,2010/11年度国内饲料和深加工玉米需求增长。预计2010/11年度国内玉米消费量3060亿斤,比上年度增加65亿斤,增幅2.2%。

  (四)国家持续进行拍卖 后期补库压力较大

  2010年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国家为抑制玉米价格的过快上涨,不断进行临储拍卖以增加市场供应量。另外,自今年5月份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多次对东北地区玉米竞价交易细则进行修改,限定参与拍卖企业的范围,避免粮源囤积,确保粮源能尽快流向终端需求环节。受此影响,2010年8月31日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和成交均价大幅走低。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31日,2009年7月以来国家投放到拍卖市场的玉米总量累计达到约8274万吨,累计成交量达到3728万吨。其中,东北临储拍卖成交总计2767万吨,南方跨省移库成交总计约961万吨。

  2009年以来南方销区跨省移库玉米拍卖情况

  综合来看,临储玉米已经拍卖殆尽,国有储备尚有库存,能够保证新粮上市前的市场供应。但是,国家库存玉米的大量消耗,势必增加远期的补库压力。预计今年新玉米收购竞争将更加激烈,收购价格有望超过去年。

  (五)进口玉米缓解部分供应压力 后期进口将不具优势

  海关数据显示, 2010年7月,我国玉米进口量为19.38万吨。1-7月累计进口玉米28.2万吨。前期由于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较低,南方港口进口玉米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在国内玉米市场流通粮源有限的情况下,进口玉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供应压力。

  但从7月之后,随着CBOT玉米市场价格的上涨,进口玉米已经没有价格优势。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8月31日美国美湾11月交货的美国2号黄玉米FOB价格为210.7美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2218元/吨;广东港口中等东北玉米成交价为约2090元/吨。由此看来,进口玉米的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内价格。所以,在国家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进口玉米没有任何价格优势,进口玉米或受到限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