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大明介绍,村民们都知道甲胺磷有毒。前些年,村子里有人用刚收割回来的谷子喂鸡,鸡吃着吃着就死了。所以,农民自己吃的粮食基本上都不打农药或打少量农药。
“现在市场上的农药品种实在是太多了,农民根本就搞不清楚。多数情况下,村民们都是看其他人打什么药,也跟着打什么药,或者是农药店配什么药就打什么药。”程大明对记者说。
往年在农药店的推荐下,程大明自己吃的粮食也用过其他农药。但这些农药价格不仅比甲胺磷贵,效果也不太理想。
据记者了解,甲胺磷是一种内吸性很强、兼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由于其杀虫范围广,杀虫效果好,曾被中国农民广泛应用于水稻、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的病虫防治。由于有机磷农药具有高毒性,不合理使用易造成农产品污染,且危害人畜安全,国家先后停止销售使用直至全面禁止生产,但这并不等于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已经退出农药市场。
“蔬菜管得严,不敢乱使药,但水稻、棉花就不一样,打什么药根本没人管。”在湖北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一片菜地里,正在蔬菜大棚里给蔬菜打药的菜农高大伯对本报记者说。
高大伯表示,在附近的村庄,甲胺磷等高毒化学农药一直在使用,村里多数农药店也在或明或暗地销售。
商家:好卖利润高
“像六六六、滴滴涕(高毒有机氯农药,1983年禁产禁用)这些早年禁用的剧毒农药,能不能在其他地方买到,我不知道,但像甲胺磷等近些年禁用的高毒农药,农民还在普遍使用,附近的农药店一般都能买得到。”湖北省宜昌市一农药店老板对本报记者说。
店老板介绍,与生物农药以预防性为主不同,像甲胺磷等这些高毒农药起效非常快,往往在农作物上一喷就能看到害虫死亡掉地,而且什么虫子都可以杀死,因此深得农民喜欢。
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是防治水稻、棉花等农作物重要害虫的主要品种,因为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及长期使用而为广大农民熟悉和掌握。他说,一般情况下,农民都是见了虫子才打药,而且,农民评价农药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虫子死了多少和见效快慢。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高毒化学农药相对较高的利润,使得农药经销商更愿意向农民推荐,也是导致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禁而不止的重要原因。
“甲胺磷当然有,没有这些药,还搞什么农药批发啊。”武汉舵落口大市场农资区一家农药经销商对自称前来批发农药的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除了甲胺磷,像3911(甲拌磷)、1605(甲基对硫磷)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店里都有批发,“不过不是摆在店里卖,而是放在仓库里,有客户需要时,直接从仓库里发货”。
舵落口农资市场是目前湖北省交易量最大的农资市场,不仅湖北省内各地市农资经销商从该市场进货,就连周边省份如湖南、江西、安徽,甚至是四川、广东、广西、山西、陕西等地的农资经销商也来这里批发进货。
经销商告诉记者,在舵落口农资市场,出售高毒农药是公开的秘密,当地百姓和监管部门也都知道。不过,今年海南豇豆事件后,武汉农业部门对禁用农药管得比较紧,有时会派人到市场来检查,所以,现在甲胺磷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农药一般都不会公开摆在店里卖。
此外,个别农药生产企业变换手法、违规生产高毒农药,再加上有关部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高毒农药禁而难止。
“其实这些农药的主要成分就是甲胺磷,不过厂家为了规避国家政策,变换了一下名称,换了一种方式还在销售。”在该市场9栋一家农药经销店,店主拿出一堆农药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记者记下了其中一些生产厂家名称和农药名称:深圳金丰源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甲维甲胺磷;厦门神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总经销、河南省原阳县第一农药厂生产的高氯辛硫磷等。
多头管理权责不明
“高毒农药禁而不止,除了市场有需求外,根本原因还是管理体制不顺,企业一直有生产。”武汉武大绿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宜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按照现行法规,国家对农药生产、经营实行的是“三证”管理制度,即农药登记制度、农药生产许可制度和农药品质标准制度,涉及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检等多个管理部门。
“由于这些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造成各部门积极发证,却疏于监管。”尹宜农告诉记者,我国现有的《农药管理条例》仅规定了农业部负责全国的农药登记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但工信、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都从不同角度参与农药管理,而相关责权并不明确。
以海南豇豆事件为例,事件发生后,曾有媒体记者赴海南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海南市场上销售的水胺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多来自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的一家农药生产企业。
据记者了解,湖北沙隆达是国家为保证出口和防止重大病虫害发生时的应急需要,予以保留的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生产企业。按照规定,只有重大病虫害发生,国家认为有需要使用高毒农药时,才允许组织生产。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被允许保留生产高毒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的企业,不但将高毒农药大量销往国内多地市场,还通过广东、广西两地转售到海南。事发后,却未曾见有关部门对此进行追究。
“各个部门都从各自的职能和利益考虑,有利益时都来争,要担责时则互相扯皮,从而造成‘谁都管,谁都不管’的尴尬局面。”上述农药生产企业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这才是当前中国农药市场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所在。”
他们认为,如果不改变目前“这个部门管登记,那个部门管生产;你管市场,他管销售”的现行农药管理体制,高毒农药就会在管理的缝隙中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