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盛信息分析师海洋向记者表示:“粮食库存处于相对高水平,显示出国家供应充足,目前需求平稳,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期价的上涨。”
上海中期分析师经琢成认为,如果粮食库存处于相对高的水平,将使期货价格不会出现长期的大幅上涨。她分析称,“如果短期因素使得粮食价格展开一轮上涨,但由于库存充裕,可以对涨势过猛的价格进行平抑。当然,这种措施未必立竿见影,可能是潜移默化的。”
中华粮网分析师柴宁认为,国际和国内的高库存应该区别看待。“国际粮食库存虽然庞大,但分散在多个国家,调控起来有难度;而单个国家的库存,如果价格过高国家就可以用库存来平抑价格。因此,国内库存充裕,对粮食价格会起到一定的平抑作用;而国际高库存对价格的抑制作用就大大减弱了。”
“虽然库存高通常对应价格走低,但在实际情况中,库存高并不一定利空期价,如果库存高是一种囤积行为,同样会成为涨价的诱发因素。”时富金融商品研究经理邵涛表示。
农产品价格总体高位稳步运行
记者了解到,2009年以来,国际上绝大部分农产品的价格总体保持基本稳定,其中谷物价格动态调整、稳中有降。
和国际价格下降趋势相比,国内价格相对比较稳定,其中大米和小麦价格依然呈现稳中趋升态势,玉米价格呈上升态势,大豆、大豆油和花生油国内价格基本和国际市场同步,走势基本平稳。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农产品的国内价格都要高于国际价格,尤其是小麦和玉米的国内外价差较大。
李先德认为,尽管2010年全球经济会进一步回暖,预计在谷物和大豆等农产品供求关系较宽松的背景下,全球农产品正常需求难有大的调整,当年国际市场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1月份发表的报告指出,2010年的世界产出预计将增长4%。由于需求强劲,2010年石油价格可能将上涨20%以上。李先德认为,由于能源价格可能继续上涨,生物燃料的发展对谷物和油料的需求的增长有可能还会成为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因此,长期看国际农产品价格仍将高位趋涨运行。
国家政策影响粮食期价走势
农产品价格的高位趋涨,也令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多位专家都强调了国家政策对粮食价格的影响。
今年国家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要控制在3%左右;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重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等目标和政策措施。中储粮福建分公司副总经理陈钢表示,在此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和供需关系的变化将继续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玉米市场也将继续呈现“政策市”特征。临储玉米收购补贴政策、拍卖销售政策、对深加工企业补贴政策以及收购主体多元化等,都是影响玉米后市价格的主要因素。
姚瑞坤认为,目前全球谷物供求趋紧,粮食收购市场出现新变化,控制粮价仍是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粮油价格对稳定市场预期非常关键,稳定粮价和市场是国家当前管理通胀预期的首要任务。
以玉米为例,陈钢分析指出,下阶段粮食调控政策仍是影响玉米价格走势的主导因素。预计在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不出现大调整的情况下,后期玉米市场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态势。但由于今年国家临储玉米库存同比减量较多,随着养殖业的逐步回升,北方货源趋紧,福建地区玉米市场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涨幅不会太大,市场价格基本在国家调控的一定范围内,难以出现大幅上扬和下跌行情。
一位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国内玉米等其他粮食库存仍较充足,国内宏观调控具有较坚实的物质基础,预计在2009年减产、需求逐步增加、国际市场的传导下,后期玉米价格有较大的上涨压力,但如果调控得当有力,玉米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