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景德镇颜色釉瓷的发展历史
颜色釉装饰源于商代的彩陶。
景德镇的陶瓷业始于汉代,东晋以后景德镇渐有名气。唐代景德镇著名的“陶窑”和“霍窑”生产的瓷器名闻天下,《景德镇陶录》记载其釉色之美:“陶窑……色素润……称为‘假玉器’。”“霍窑……窑瓷色亦素……佳者莹缜如玉。”自此“以釉取胜”的工艺装饰逐渐
盛行。景德镇的许多颜色釉的演变与发展是从青釉开始的。
五代景德镇青瓷釉面光洁,似蟹壳青,有越窑青瓷特色。
宋代景德镇以“青白瓷”最具特色,其釉色青中显白,白中显青,色泽如玉,光润透明,可清晰地透出坯胎上雕刻的花纹,后人称其为“影青瓷”(图1)。其中尤以湖田窑冠绝一时。
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有了新的突破,制胎原料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提高了烧成温度,促使了高温铜红釉和蓝釉的烧成。但烧造铜红釉工艺技术不完善,烧成功的难度大。产品釉面红色偏暗,或呈红褐色,不够匀净纯正。传世和出土的元红釉器十分稀少,有的红釉器与印花装饰结合,更为珍贵。元代烧造钴蓝颜色釉釉面晶莹沉着,有蓝宝石光泽,并有蓝釉金彩、蓝釉白花装饰。元代卵白釉釉面匀净,呈透明状,釉色白中微青,似鹅蛋青色,故称卵白。卵白釉器大多为元代官府机构在景德镇定烧的瓷器,这类器物上印有“枢府”(枢密院)铭或“太禧”铭,并有印花装饰,一般称之为“枢府釉” (图2)。还有中温孔雀绿釉,釉色翠绿、艳丽,似孔雀翎之色而得名。传世和出土器物稀罕。至元末,景德镇颜色釉的品种逐渐增多。
明代初期,社会相对安定,经济开始复苏,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烧造宫廷御器和官府用瓷。城市的繁荣,增加了陶瓷器用品的需求。景德镇瓷生产进入兴盛时期,烧造颜色釉工艺有很大进步,新品种层出不穷。洪武年间有继承前代的红釉、蓝釉,又有创新品种酱色釉。明代景德镇颜色釉最突出的成就是祭红釉的烧造。永乐年间御窑烧出的“鲜红釉”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故“永乐以鲜红为宝”。宣德年间“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胎质细腻坚致,釉汁晶莹似红宝石,“宝石红釉”又称为“祭红”。宣德年间,烧造祭蓝釉工艺技术已臻成熟。呈色稳定,釉面匀净一致,釉色深沉古朴。在此基础上又创造新品种洒蓝釉。此外,永乐、宣德年间景德镇仿龙泉釉也十分成功。
永乐白瓷也富有美感。它是在半脱胎的胎体上罩纯洁莹润的透明釉,有甜净意趣,故称“甜白”。宣德白瓷则“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成化的孔雀绿釉继承元代的工艺而有更大进步,釉色翠碧亮丽。此时仿哥窑纹片釉色古朴大方,达到新境界。成化年间在宣德黄地青花基础上创烧了纯粹的黄釉,到弘治时烧造黄釉达到更高水平。黄釉因色调浓淡不同而有娇黄、鸡油黄、蛋黄等名。在黄釉基础上再施绘绿、紫釉的黄釉绿彩和黄釉紫彩。另外还有用黄、绿、紫色釉搭配的“素三彩”。正德年间又创造了珐翠釉、珐黄釉、珐紫釉、珐白釉、珐蓝釉,这些釉色相互搭配形成“珐花三彩”。嘉靖年间又创造了鱼子绿釉、矾红釉等。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制瓷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史上的高峰。这时颜色釉的烧制已进入鼎盛时代。据《景德镇陶录》记载康熙早期臧应选督窑时所烧造的厂器:“诸色兼备,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其浇黄、浇紫、浇绿、吹红、吹青者亦美。”康熙年间颜色釉瓷器最突出的为红釉瓷器,其品种多样,有郎窑红、祭红、豇豆红等,其中以郎窑红最为名贵(图3)。郎窑红釉是因郎廷极署理窑务时所烧造而得名。康熙东青、豆青、天蓝釉釉质莹润、匀净纯正,其他如孔雀绿、茄紫及低温黄釉也甚精美。
雍正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仿古有成,锐意创新,技艺高超,成就卓越。唐英在雍正十三年编写的《陶成纪事》中总结当时烧造的品种,颜色釉有三十多种。其中祭红色泽沉着高贵,釉面纯净;胭脂红、珊瑚红艳丽妩媚;青釉有东青、豆青、粉青等莹亮纯美、浑然天成;蓝釉有祭蓝、洒蓝、天蓝,或静穆、或清幽、或雅洁。仿古釉有仿宋代五大名窑之釉色。仿官窑釉,釉质晶莹,开冰裂纹;仿哥窑釉,釉质凝厚,交织金丝铁线;仿汝窑釉,釉质滋润,密布鱼子纹;仿钧窑釉,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还创烧出新紫、米色、天蓝、窑变四种。而窑变花釉绚丽多彩,变幻莫测,有红花釉之火焰红、蓝花釉之火焰青。此时烧造的茶叶末釉已臻成熟,有蟹壳青、鳝鱼黄等品种。同时还创烧出低温炉钧釉,釉色新颖,别具一格。其他如淡粉红、淡黄、米黄等釉色都十分雅致。
乾隆朝廷续雍正时期的制作,配釉和烧成工艺已达到完美境界。
乾隆年间洒蓝、祭蓝、祭红、矾红、珊瑚红、粉黄、浇黄、松黄绿、瓜皮绿、鱼子绿、孔雀绿、紫金釉等高、低温颜色釉都堪与前朝媲
美,或有进一步提高。除烧造各种颜色釉瓷之外,还有仿木纹(图4)、仿竹器、仿象牙器、仿漆器、仿玉器、仿石器及各类惟妙惟肖的象生瓷。特别是颜色釉综合装饰技巧更趋进步,有复色釉、色釉彩绘、描金、色釉开光彩绘、色釉沥粉堆雕等等。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烧制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继承了前朝的烧造工艺和品种特征,又集宋代官、哥、汝、定、钧、龙泉等名窑之大成,并有创新和发展,形成景德镇颜色釉特色。
嘉庆以后,瓷业生产每况愈下。由于配制颜色釉工艺较复杂,烧造成本较高,所以颜色釉品种逐渐减少,精品稀罕。清朝末期朝廷腐败,瓷业生产难以发展,民间色釉艺人纷纷改行,很多传统名贵色釉的生产技术逐渐失传。
民国初,景德镇仿古瓷盛行,恢复烧造了几种传统颜色釉。出现了几位从事研究色釉的名家。其中广东人吴霭生创新的白釉,其特色是肥厚、滋润,如脂如玉,称之为“玉绫窑”。当时烧制祭红釉、美人醉也较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