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颜色釉大集合-建国瓷厂技术部内参
发布时间 2010-01-21 浏览 33295 次
在景德镇附近之牛屎岑、洪源、三宝莲、南市、湖田等地都发现了大量影青瓷片,而且不少系宋、元时期所制宋、元时景德镇窑已有三百座,生产量很大的,远销它处的也不少,所以影青瓷出土的范围也极广,无论现东北、华北、黄河南北及长江流域各地都有发现。因此,加深了一些人对影青原产地迷惑的原因。 影青以铁为着色剂,多在雕刻花纹的生坯上施釉,釉厚约及~1。5毫米,在还原气焰氛下,以约1250—1280℃温度烧成。

粉青

是青釉的一种。在宋代就是一种生产量颇大而且在多处名窑同时都在生产的一种青瓷。在过去文献记载中,宋代许多名窑都有粉青,如宋官窑有粉青,汝窑有粉青,龙泉窑有粉青,哥窑中有粉青,景德镇也有粉青。如《陶绿》载:“湘湖有宋窑址,尝觅得瓷砾旧器不完者,质颇薄,却是米色,粉青二式”不过当时各窑所称的粉青,釉色也不尽同,如汝窑不同官窑,官窑不同哥窑。现在各地所称的粉青釉色也不一样,如景德镇与龙泉二地所称的粉青就不相同。景德镇现在习惯上所称的粉青是在影青相似的基础釉料中加入微量的上等钴土矿而烧成者。呈色是一种很浅的湖绿色调微泛蓝色,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多数低于0.020分子当量,氧化钙、氧化铝及氧化硅的分子当量也较低。而龙泉所称的粉青则是一种较为纯粹的青绿色,比景德镇的粉青色深而不泛兰味。其中氧化铁的含量却稍高,其分子数波于0,020—0。025,氧化钙、氧化铝、氧化硅的分子数也较粉青为高,而氧化钾、钠的分子数则较低,加上它未掺入含钴原料,所以呈色也就不同。

粉青多数做为刻花、茶具、咖啡具、花瓶、文具等的装饰,颇为雅致大方,受人欢迎,

粉青以氧化铁和氧化钴为着色剂,产品多在己雕刻好的生坯胎上施釉,厚度约l~15毫米,在还原焰气氛下於1250~80℃烧成。

豆青

也是青釉的一种,而且是青瓷中生产得较多的品种之一。豆青釉,景德镇与龙泉的釉色也不一致,景德镇的豆青产品是一种深浅色调适中的青绿色,与龙泉窑所称的梅子青的色调相仿,而比龙泉窑所称的豆青色调稍淡一些。景德镇豆青釉的化学分子式中氧化铁的分子数大致波动于0.030—0.050之间,而龙泉窑所称的豆青釉中氧化铁的分子数则波动于0.040—0.060以上。

豆青虽然是青瓷生产中最常见的品种,但是它的烧成也不稳定,特别是在古代,废次品很多,这从解放后各地古窑址发掘中可以看到,色调黄褐或闪黑闪灰的废品极多。这是铁的呈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烧成气氛影响所致。古代由于对还原焰烧成的操作掌握得还不够有把握,所以生产中的废次品率较高。近二十年来各产瓷区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积累了不少的丰富经验,对影响青瓷呈色主要因素有了较好的控制方法,烧成率不断提高,质量也逐步改进。

豆青是以铁为着色剂的。它的铁的含量比影青和粉青都要高,比龙泉釉又要低,约在1.0~2%。其工艺制作方法是:在生坯上施釉,釉层厚度约2毫米左右,在重还原气氛下於1250—1280℃温度下烧成。

龙泉

是景德镇的青瓷中颜色最深的一种,一般分为两种:老龙泉和嫩龙泉,老龙泉(又称深龙泉)颜色较深,嫩龙泉(又称浅龙泉)色调较老龙泉略淡。在龙泉本地却不这样称呼,把相当于这种青釉色调的称为豆青(色稍浅,与景德镇的嫩龙泉相近)或深豆青(色较深,与景德镇的老龙泉相近)。

景德镇的龙泉釉据说是仿龙泉弟窑产品而问世的。在南宋时就已开始仿造,至明初就已赶上当时龙泉窑的产品,到清初龙泉本身已不能烧造青瓷了,而景德镇的青瓷却日益精进,如雍正,乾隆几代所仿的龙泉釉均已超越前代龙泉所烧造的较好产品。

龙泉釉的特点是釉厚面色深,氧化铁的含量比其它几种青瓷都高,釉科分子式中氧化铁的分子数一般在0.080左右或稍多,加上施釉很厚,故釉色深浓晶莹饱满。(南宋龙泉窑为了达到釉厚色深的目的,往往要经过多次施釉,多次低温焙烧再在高温烧成)。景德镇制造龙泉釉一般都反复喷釉多次,甚至十次以上。龙泉釉多数装饰大盘,大瓶,大缸等大件器皿,陈设在宽大厅堂之中,显得气魄雄伟,色调安定。

龙泉釉是以约占釉料中的2.5—3.5%的氧化铁为着色剂,在生坯上施釉,釉层厚度约2.5~3毫米,多用喷釉方法施釉。在还原气氛下於1280—1300℃温度烧成。

紫口铁足

原是宋官窑青瓷中的一种特殊标志,在通体育绿色的器物上配以紫口铁足,既可以破除色调上的单调痞,又能赋予一种古扑稳重的情趣,甚得人们的好评。《遵生八笺》载“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止,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所谓官者,烧于修内司,为官家造也。窑在凤凰山下。其土紫故呈色如铁,时云紫口铁足。紫口者,乃器口上仰,釉水流下比周身皆浅,故口微露紫痕,何足贵,所尚铁足,以它处之土咸不及比。”《格古要论》云“官窑器,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代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与汝相类。”在当时除官窑外,其它瓷窑也有紫口铁足。如《格古官要论》载: “董窑”淡青色,细纹售多有紫口铁足”从近数十年来在龙泉古窑址发掘的情况看,该地紫口铁足的器物也不少,可见龙泉很早就在模仿官窑的紫口铁足,特别是哥窑型产品仿制的较多。景德镇很早也有部分青瓷及纹片产品仿造紫口铁足。制造方法有两:一是将胎骨内掺加部分紫金土,使铁的含量在5%以上,在烧成后,器口及底足无釉处便呈现出紫口铁足的黑褐色调。另一种是胎骨内不掺加紫金土,仅在器口部分修去原来色釉补上一圈紫金釉,器底无釉处涂上一层含铁较多而耐火度较高的粘土,烧成后也会形成一种“紫口铁足”,后一种方法虽较简单,但效果不如第一种,也易于识别。近年来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很少模仿紫口铁足风格的产品。秘色 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早期青瓷。古代对秘色有种种不同的解释,如曾懂的《高斋漫绿》中说:“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曰,(公元10世纪,五代吴越的钱谬至钱欲)越州烧造,为供奉物,臣庶不得用,故曰秘色”。他把“秘”字做为“神秘抄,(秘密之“秘”而不是指青瓷色.后来、邓之诚的《古董琐记》,赵汝珍的《古董辨疑》都附和此说。其实秘色并非始于五代钱氏,在唐代就有了,如徐寅(公元9世纪末,唐昭宗乾宁进士)有“贡馀秘色茶盏诗。”同时在五代也非是吴越专有之“秘”,蜀王建极朱梁信物中有金棱碗并致语云“金棱含宝碗之类,秘色抢青瓷之响。”因为如此,所以后来附和《高斋漫绿》说法的人就把唐的秘色也说成是一种为统治者所应用(所谓进御)的物品,另外给它一个名称叫做秘色或秘色越器。

但是到了近代,大多数人对秘色的看法并不是中秘的“秘’也不是统治阶级的专用品,而是当时那种色调青瓷的通称。如《爱堂日抄》云: “自古陶重青晶,晋日缥瓷,唐云千峰翠色,紫周云雨过天青,吴越器秘色,其色皆青;…”龙泉青色有时也泛称秘色。如庄季裕《鸡肋篇》云: “龙泉青瓷器谓之秘色”南宋时秘色窑移馀姚,迄明初逐绝。《馀姚县志》载: “上林湖烧秘色瓷器颇佳,宋时置官监窑,寻废。”秘色瓷的真面目如何?根据解放前后在徐姚上林湖发现的五代至宋的碎片看,都是属于越窑系统的瓷色比晋唐时期的青瓷有很大的进步,从以往青中闪黄不纯的色调进步到了比较纯正的湖绿色,色泽薄而均匀,说明当时对釉料配合及烧成工艺比以前控制的较有把握,因此能达到空前成熟的地步,而为人们重视喜爱,所以曾大量的被做为隆重的礼物进贡统治者。但是比其后来晶莹润泽,色调碧翠的青瓷来,秘色也只不过是一种最普通的青釉器而已。

其着色

[1] [2] [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