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叶发展史中为什么总要提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在《史记》、《淮南子》、《本草衍义》、《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据秦汉时人托名神农所作《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唐代陆羽在《茶经》里也说:“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直到今天,江南茶区还流传着神农氏为解除人民病痛,亲尝各种植物中毒,又吃茶而解毒的故事。这一神化传说是中国自古即饮茶的历史的反映。
4、我国茶叶可划分成哪几类?
中国茶类可划分为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两类。基本茶类是根据鲜叶加工方法不同和品种上的差异,分为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黄茶、和黑茶六类。这六种基本茶类经再加工、深加工,又可制成各种花茶、果味茶、罐装茶饮料、速溶茶、袋泡茶、紧压茶、保健茶等各种再加工茶类。
5、茶叶是怎样命名的?
茶叶行业有句行话:"茶叶干到老,茶名记不了。"不同种类的茶叶,命名的方法五花八门,有的根据形状不同而并名,如形似瓜子片的安徽"六安瓜片"。有的结合产地的山川名胜命名,如"西湖龙井"。有的根据采摘时间和季节而命名,如“明前茶”、“雨前茶”、“春茶”等。有的根据加工制造工艺而命名,如“炒青”、“蒸青”。有的按销路不同而区分,如“内销茶”、“外销茶”。有的依照茶树品种的名称而定,如乌龙茶中的“水仙”、“乌龙茶”等。有的按产地不同而命名,如“祁门红茶”等。
6、为什么名茶多出于名山或高山?
名山和高山往往出名茶,这与名山和高山的地理环境有关。高山云雾缭绕,这对茶树的生长极为有利,能促使茶叶中的氨基酸、多酚类等物质合成速度加快。有些名山虽然海拔不高,但小气候条件较好,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制得的茶叶香气浓,滋味鲜爽。
7、如何辨别新茶与陈茶?
凡是当年采摘的鲜叶,经加工而成的茶叶称为新茶。新绿茶清汤绿叶,新红茶红艳明亮,滋味较醇厚鲜爽,香气清高。
非当年采制的茶叶为陈茶。陈茶由于在贮存过程中受到光和空气的作用,内含物质自动氧化和分解而引起了茶叶品质的变化,色泽失去光泽,茶汤变浑,汤色变淡香气也随贮存年限增加而逐渐丧失。
8、怎样区别真假茶叶?
凡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经加工制成的茶叶为真茶。凡是非茶树的其他植物芽叶制成形似茶叶的茶,统称为假茶。
真茶具有茶叶固有的清鲜香味,其色泽绿茶深绿,红茶乌黑有光,乌龙茶乌绿带润:叶子边缘有锯齿,支脉明显,叶背有茸毛,叶子在经上呈螺旋状互生。假茶不具有以上特征。
9、如何识别劣变茶?
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和吸附异味的特征,如在茶叶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处理不当,吸收异味产生烟、焦、馊、霉或其他怪味的茶,均称为劣变茶。
10、茶叶为什么能吸收异味?
茶叶中含有高分子棕榈酸和萜烯类化合物,这类物质性质活泼,极易吸收各种气味。由于碰到异气便不易分离,并很快吸收、粘附于茶叶表面,从而吸收异味。
11、怎样识别春茶?
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称为春茶。
春茶由于茶树营养物质丰富,故而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滋味鲜爽,香气强烈,外形条索紧结重实。通常绿茶色泽绿润,红茶乌润,品质较好。
12、茶叶为什么会陈化?
茶叶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在光和空气的作用下,内含物质发生自动氧化分解、挥发和缩合等反应,使茶叶香味低浊,品质降低,而导致茶叶陈化。
13、为什么新茶比陈茶好喝?
新茶是指当年生产加工的茶叶,陈茶是指隔年生产的茶叶。新茶比陈茶好喝,主要是由于新茶内含的氨基酸、维生素、芳香类等物质尚未被破坏和散失;而陈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等在存放过程中被逐渐氧化而陈化,所以新茶比陈茶好喝。
14、茶叶为什么容易受潮?
茶叶是干燥物质,具有很强的吸湿特征,极易吸收外界水分,如贮存不当,就会很快受潮,失去茶叶的新鲜感。因此茶叶受潮,水分增加,茶叶品质就会受到影响。
15、贮存茶叶适宜水分含量是多少?
水分是促进茶叶成分化学反应的溶剂,水分越多,茶叶中有益成分扩散移动和相互作用就越显著,茶叶的陈化变质也就越迅速。因此,在贮存过程中,一般控制在6%以内,才能防止茶叶极快氧化。水分含量越低,就越能保存茶叶品质。
16、贮存茶叶的适宜温度是几度?
温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快茶叶的自动氧化,温度愈高,变质愈快。茶叶一般适宜低温冷藏,这样可降低茶叶中各种成分氧化过程。一般以10度左右贮存效果较好,如降低到0度至5度,则贮存更好。
17、茶叶贮存的时间为什么不宜过长?
茶叶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茶叶在贮存过程中容易受贮存温度和茶叶本身含水量高低以及贮存中环境条件及光照情况不同而发生自动氧化,尤其是名贵茶叶的色泽、新鲜程度就会降低,茶叶中的叶绿素在光和热的作用下易分解,致使茶叶变质。
18、怎样选购茶叶?
茶叶的好坏主要是从色、香、味、形四个方面鉴别。不同的茶类,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色、香、味、形的标准。一般来说,绿茶颜色以翠绿者好,枯黄者次;红茶乌润者好,暗红者次;花茶纯绿无光者好,灰绿有光者次。不论哪种茶都不能有异味。绿茶清香者好,清涩者次;红茶香甜者好,酸馊者次。花茶,既有绿茶之清香,又有香花之芬芳为好。只有绿茶之清香,而无鲜花之芬芳,则花少;只有香花之芬芳,而茶味淡薄,则花已漫茶。只有花郁茶香才是花茶之佳品。味,是茶叶的滋味,干茶不易鉴别,如闻干茶香鲜而灵,则是新茶;味闷而沉,多为陈茶,如有不适之感多为变质茶。茶叶的滋味主要靠开汤(冲泡)品评。形,是茶叶的样子(外形),虽各有其特点,但就条形茶来说,条索紧结、重实、圆浑,长短粗细均匀者为好;松泡、轻飘,长短粗细不匀为次。
19、家庭贮藏茶叶有哪几种方法?
水分的含量与茶叶的编制和陈化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买来茶叶若是准备贮藏一段时间漫漫饮用的话,就要注意检查一下所买茶叶的含水量,以含水量越低越好。检查的方法是用手指请请捏一捏,如果能成粉末状,说明含水量较低,可以贮藏;如果不能成粉末状,则需要用文火焙干后再进行贮藏。
家庭中常见的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1)保温瓶贮藏法 将茶叶放进保温瓶中,盖好盖,密封。 (2)低温冷藏法 将茶叶装进铁罐、封口、用塑料袋套好,再封口后放进冰箱里。 (3)干燥剂保管法 将干燥剂放在铁罐子的盖上,用纸隔开,然后将茶叶装进塑料袋中,连同塑料袋一起装进铁罐,盖好盖子,用胶带封口。
20、你知道茶的雅号和别称吗?
“不夜侯”“清友”“叶嘉”“涤烦子”“龙井”“大红袍”“毛峰”
(二)茶保健知识(理解内容,会判断会举例即可,不要背题)
21、茶叶的主要营养作用和药用成分有那些?
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具有营养和保健作用的化学成分。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其中维生素多达10余种,泡茶时多数可溶解在水中,能被充分利用。另外,茶叶中还含有具备多种功能的药效成分,诸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这些都是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效作用的物质基础。经常适当饮用茶水,将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
22、饮茶为什么能解渴?
茶叶经开水冲泡后,茶汤中有的化学成分,如多酚类物质、糖类、氨基酸、果胶、维生素等物质,与口腔中的唾液发生化学反应,起到滋润口腔的作用。因此,饮茶能起到解渴的作用。
23、饮茶为何能提神?
饮茶对人体中枢神经有兴奋的作用,其药理作用主要由其所含的黄嘌呤衍化物、咖啡碱及茶碱所产生。茶叶中的咖啡碱和芳香物质是兴奋剂,能兴奋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据研究喝茶和喝咖啡虽然都有提神的作用,但喝咖啡会导致动脉硬化,而喝茶却能抑制动脉硬化。这是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和维生素C,可以有效地消除咖啡碱的不良作用。
24、饮茶为什么能明目?
茶叶中含有大量丰富的维生素,据研究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B2、维生素E,对开窍明目具有一定作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2对预防白内障有效果;维生素A能参与眼视网膜中杆状细胞的视紫红再生,从而维持正常的视觉功能。用茶叶煎汁洗眼可治疗溃疡性睑缘炎,茶叶洗眼还可治疗急性结膜炎等眼病。茶叶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饮茶能起到明目的作用,特别是绿茶。
25、饮茶为什么能减肥?
饮茶有降低血脂、减肥健美的功能。我国唐代的《本草拾遗》中记载有“茶久食令人瘦,去人脂。”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茶叶有减肥作用。人体肥胖,主要是皮下及内脏等处有多余的脂肪类物质沉积。茶叶中含有咖啡碱、黄烷醇类、维生素类等物质能促使脂肪氧化,除去人体多余的脂肪。因此,多饮茶能达到减肥的效果。
26、饮茶为什么能预防高血压?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等活性物质,可以使血管保持弹性,并能消除动脉血管痉挛,防止血管破裂。此外,这些活性物质还具有使血管壁松弛,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通过血管舒张,达到使血压下降的作用。因此,经常适量饮茶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如果已经患有高血压,饮茶也有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作用。
27、饮茶为什么能利尿?
多喝开水和多饮茶都能增加排尿数量,但多喝开水与饮茶对利尿的功能完全不同。因为茶汤中含有咖啡碱,能增加肌肉活动的伸缩功能,刺激骨髓,使肾脏发生收缩,促进尿素、尿酸、盐份的排出总量增加,从而起到利尿的作用。茶有较好的利尿效果,如果与同体积的水相比较,茶叶要高出1.55倍,氯化物排出则是水的2.5倍。
28、饮茶为什么能助消化?
据专家研究的结果证实,茶叶中咖啡碱对于事物中含氮化合物,特别是蛋白质之类有缓和消化作用,既不造成浪费,又有持久耐饥的功效。咖啡碱能增加胃腺体分泌,故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黄烷醇类化合物也可以增强消化道蠕动,因而有助于食物的消化,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29、饮茶为什么能防止癌症?
茶叶中的茶多酚能抑制或阻断多种致癌成分,如:维生素C、维生素E、脂多糖、硒和锌等。研究的结果显示,茶叶的抗癌作用,是以茶多酚为主的多种抗癌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从效果来看,以绿茶最好,当然每种茶叶都有抗癌效果。因此,餐后喝一杯茶是对身体有利的。
30、饮茶为什么能杀菌消炎?
茶叶中含有多种杀菌成分,现代研究发现,其中的醇类、醛类、酯类、酚类等为有机化合物,均有杀菌作用,但杀菌的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有些干扰细菌代谢,有些则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此外,茶叶的硫、碘、氯和氯化物等有机化合物,也具有杀菌消炎作用。这些物质多为水溶性,能浸泡到茶汤中,故饮茶有杀菌之功能。
31、饮茶为什么能除口臭?
如不注意口腔卫生,使存留在口腔内的食物发酵,产生酸性物质,对牙齿釉质有腐蚀作用,久之则产生空洞即龋齿。细菌的作用和食物发酵,均可产生难闻的气味;有些人患有消化不良时,也可发生口臭。饮茶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即使已经发生口臭,饮茶也起到消除臭味的作用。茶能帮助消化吸收,更能防止或消除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口臭。
32、饮茶为什么能防蛀牙?
茶叶含有氟元素,缺乏时容易发生龋齿。氟和钙的亲和力很强,能形成氟磷灰石,加强了保护牙齿的功能,有较强的抗酸能力,能防止由于食物残渣在口腔内发酵而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性。
33、饮茶为什么能抗原子辐射?
茶叶中的茶多酚、脂多糖、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能通过综合作用捕捉放射性物质。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引起大规模的放射性杀伤,但调查发现凡长期饮茶者所受损伤较轻,存活率也高。此外,饮茶的长期从事X射线检查的医护人员有抗放射线损伤的作用。随着科技发展,大量电器进入千家万户,产生大量电离辐射,而多饮茶,必然对防辐射有一定的作用。
34、胃病患者为什么不宜过量饮茶?
饮茶具有消食除积,除烦去腻等作用。通常胃内的磷酸二脂酶可抑制胃内的胃酸分泌。但绿茶中的茶碱对此酶有抑制作用,使胃酸分泌增多,刺激胃壁的创面或溃疡面,引起疼痛,并影响溃疡的愈合。因此,胃病患者不宜过量饮茶,适量的饮茶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若在茶汤中加牛奶和糖,可降低饮茶引起的促进胃酸分泌的作用。
35、头晕或睡眠不足的人为什么不宜过量饮茶?
茶叶中含有多种能兴奋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成分,如咖啡碱等。如过量饮茶,特别是浓茶,会使饮茶者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兴奋,使心跳加速、血流加快、使人久久不能入睡。因此,患有神经衰弱或睡眠不好的人,不宜过量饮茶,特别是浓茶,应适当饮茶,注意饮茶的浓度和时间。
36、能否用茶水服药?
药物的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不能一概认为用茶水服药都不好。尤其是服用某些维生素类药物时,茶水不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如服用维生素C时,用茶水送服反而有好处,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促进维生素C在人体内的吸收。同时,茶叶本身含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健康也是有利的。在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时,不可用茶水服药。
37、空腹能否喝浓茶?
茶叶在中医中有“味甘苦,微寒无毒”;空腹饮茶入肺腑,冷脾胃,自古有“不饮空心茶”之说。饮浓茶对胃粘膜细胞有刺激作用,特别是胃部有炎症或溃疡者,更不宜空腹饮茶。此外,空腹为饭前,此时饮茶较多,会冲淡消化液,使消化功能降低,而影响食欲或消化吸收,因此空腹时忌饮浓茶。适量饮茶,即浓度适量,或量不太多,均可促进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有益于健康。
38、喝热茶与喝冷茶哪个更解渴?
缺水时,机体代谢受到影响,可使体温升高,这样使缺水更加严重,而易引起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渴。通常饮水可以解渴,茶水解渴作用比普通开水好。饮茶以温热为宜,可使人耳聪目明,神思爽畅。此外,喝热茶皮肤温度在数分钟内即明显降低,大大地改善口渴的感觉,而喝冷茶时皮肤温度变化不明显,实践证明,喝热茶比饮冷茶解渴。
39、茶叶泡几次饮用好?
茶叶中能溶解于水的物质近40%,通常绿茶质量越好,可溶性物质越多,主要是茶多酚等含量较高。据测定,绿茶泡至第3次时,茶汤中的含水浸水物仅10%左右,第4次仅为1%--3%。泡茶具体次数应视茶质、茶量而定,一般红绿茶以不超过4次为好。
40、为什么睡前不能喝浓茶?
茶叶中的咖啡因有很强的兴奋中枢神经的功能,大量的茶碱有利尿的作用。如睡前喝浓茶,使精神处于亢奋状态,在较长的时间内难以入睡。而睡前喝茶越多,尿量明显增加,这也会影响睡眠的质量。故一般在入睡之前,不宜喝浓茶。
(三)茶文化知识
41、“茶圣”是谁?
唐代陆羽(公元733----804),著有名著《茶经》。陆羽,字鸿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喜茶、爱茶,并煎得一手好茶。在唐代饮茶之风的熏陶下,从22岁开始即从事茶事的研究,后来又历经数年去茶叶产地实地考察,终于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此书是一本“茶学百科全书”,陆羽因此被誉为中国“茶圣”。
42、朱元璋对我国茶叶发展有什么贡献?
朱元璋即明太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性嗜茶,尤喜顾渚茶。明代初,进贡朝廷茶叶的制作方法仍按宋制,即碾而揉之为大小龙团。朱元璋认为这种制作方法太伤民力,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茶芽以进,同时又废宫中绣茶之制,首辟茶芽“一煮便啜”之法。这对散茶的兴起和普遍饮用起了推动作用。从此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之法。这种饮茶法,对于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以及黑茶、熏花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的兴起和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明清两代成为我国制茶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
43、当代茶圣是谁?
吴觉农(1897-1989)浙江上虞人,原名荣堂。青年时期就读浙江农业技校,立志献身农业,才改名“觉农”。1919年留学日本,回国后,致力于中国茶叶的复兴。1940年创立我国第一个高等学校茶叶系——复旦大学农学院茶叶系,次年又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茶叶研究所。一生为中国茶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44、你知道“客来敬茶”的习俗吗?
客来敬茶,自古以来是我国人民重情好客的礼俗。古人有许多以茶敬客的佳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句。”“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塘沸火初红。”“晴窗分乳后,寒夜客来时。”这说明我国人民这一传统礼仪已深入人心。
45、你知道宋代的“斗茶”吗?
宋代盛行于“斗茶”,又称“茗战”。斗茶茶品以“新”为贵,斗茶用水以“活”为上。现代的名茶评比会,是古代斗茶之风的变化和发展。
46、什么叫“茶博士”?
过去是称呼茶楼、茶馆内沏茶跑堂的堂倌,因其冲茶技艺高超,还有许多绝活;加上他们接触社会各阶层,见闻广博,所以称之为“茶博士”。现在,我国高等学院中有专攻茶叶栽培并取得博士学位的专业人才,是现代意义上的茶博士。
47、陆羽在《茶经》是怎样论水的?
陆羽在《茶经》中论煮水方法时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48、中国茶道的核心是什么?
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品位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享受和人格的锻炼,这正是中国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49、唐代诗人卢仝(tong)的《七碗茶诗》内容是什么?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50、“茶墨俱香”的典故是怎样来的?
北宋文学家、诗人、书画家苏东坡,在一次斗茶比赛中得“白茶第一”。史学家司马光问他:“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君何以爱此二物?”苏东坡回答:“奇茶妙墨俱香。”“茶墨俱香”遂被后人传为美谈。
51、中国茶德是什么?
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廉俭有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
52、什么是“无我茶会”?
无我茶会是一种群众性的茶会形式,受到欢迎和推广。是一种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饮茶的全体参与式茶会。以茶会友,可结合各种队会或主题开展活动,有益于同学和朋友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交流感情,活跃身心。
53、茶被人利用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药用、食用、饮用。其中,饮用又分为唐煮、宋点、明泡三个阶段。
54、你知道少数民族饮茶的习俗吗?
我国民族众多,饮茶习俗各异。如蒙族喝盐巴茶;藏族喝酥油茶;维吾尔族喝奶茶和香茶;湖南桃源民间流传擂茶习俗;傣族饮竹筒茶;福建广东民间喜饮乌龙茶;陕甘民间的罐罐茶等等。
55、你知道乾隆皇帝封御茶树的故事吗?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一日来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一乐之下,不禁也加入了采茶的行列。但是当他刚采一把茶叶时,忽闻太监来报,称太后有病,要他速回。乾隆很着急,就将所采茶叶往口袋中一塞后,赶回宫中。其实,太后得的并非大病,只是山珍海味吃多了,肝火上升,今见皇儿回宫,还随身带来一阵清香。一问,原来是皇帝兜里的一把茶叶。冲泡后给太后喝下,胃舒服了,肝火也下降了,眼目一清亮,不觉大喜。乾隆见太后如此高兴,就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18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因此,这18棵茶树一直保留到今天,成为茶树的珍品。
(四)茶冲泡与品饮知识
56、红茶的泡饮法有哪些?
泡红茶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以茶汤中是否添加其他调味品来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
57、绿茶的泡法有哪些?
高档绿茶或各类名茶,一般习惯用透明玻璃杯冲泡,便于观赏茶叶的品质特色(叶形、汤色及茶叶的沉浮)。普通的绿茶用瓷制的茶杯或壶来泡,可以得到浓厚的茶汤。泡茶过程有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之分。
58、泡茶时茶与水用量配比以多少为好?
一般评、品花茶、绿茶、红茶等,茶水用量比例为1:50;浸泡时间为5分钟。在日常生活中泡茶时,茶与水用量比例以1:60为好。青茶的茶与水的比例约为1:20。泡茶时注意浸泡时间,浸泡时间的长短也能影响茶汤的浓度。
59、泡茶的水温如何掌握?
除高级细嫩的绿茶可用85---90度的水来冲泡以外,其它茶类均需要沸水来冲泡。
60、茶叶的外形
条形:信阳毛尖 卷曲形:碧螺春 圆珠形:珠茶 螺钉形:铁观音 扁形:龙井茶 针形:君山银针 花朵形:白牡丹 雀舌形:黄山毛峰片形:六安瓜片
61、祁门红茶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黄山西南的安徽省祁门县。祁红是红茶中的佼佼者,屡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的金奖。其外形条索紧细秀长,金黄芽毫显露,色泽乌润;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鲜红明亮;香气芬芳,似苹果与兰花香味,在国际市场上誉为“祁门香”。
参考资料:北京市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基地,北京青少年茶文化知识竞赛题;安徽农业大学茶文化研究所网站;其他有关茶叶方面的书籍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