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所谓城市名片,一定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窗口,或者是城市文化的代表。老舍茶馆的命名,源于老舍与其笔下的《茶馆》,所以创建之初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但随着社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逐步走向国际化舞台,老舍茶馆这个窗口就不仅仅限于反映北京了,它可以海纳百川,容纳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许多元素了。比如我们的演出节目,从最初的曲艺、京剧扩展到中国功夫、川剧变脸及民族舞蹈等。
奥运提升工程是在迎奥运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意义在于通过新的人文景观营造浓郁的中华茶文化的体验氛围,拓展文化传播空间,丰富城市名片的文化元素,在传播传统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购物、休闲、文化教育的时代功能。
提升工程中打造的高端的“品珍楼”,提升了企业的文化服务档次。通过这个窗口,可使来者窥见中国皇家风格建筑与御膳之一斑。老舍茶馆接待的包括外国政要在内的外宾较多,他们往往通过这里来领略中国的传统文化。奥运会期间来此的外宾会更多,从提炼了故宫建筑元素的“品珍楼”的一扇扇门窗和藻井上,他们可以感受悠久的中华文化历史,寻找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子。同时从“品珍楼”的宫廷御膳和新京调京味美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从新建的“迷你”戏曲博物馆,欣赏京剧、昆曲,还有很多地方不同剧种的优秀戏曲。一墙之隔,可以多层面多角度地去体验。这不仅对国内外的客人上至元首下自百姓,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体验场所,而且作为一个窗口对中华民族文化远播海内外意义重大。
记者:北京奥运越来越近,除了硬件设施的提升老舍茶馆备战奥运还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参与奥运?
尹:这体现在老舍茶馆软文化的提升上,奥运对老舍茶馆服务软文化的提升有很大促进。既然企业是一个城市文化名片、一个城市文化的代表,企业的员工就是其中一个元素。为了奥运,我们结合自己的文化编了一套比较实用的英语手册,3年来,我们对员工进行了外语、服务技能及民族知识全方位的培训。现在服务员不仅掌握的英语达几千句,而且开始学习韩语、日语。
我们还围绕奥运五环,进行了一系列创意文化的探索。比如五环茶旗、五环茶艺、五环茶礼,即将来临的第五届老舍茶馆茶文化节开幕式上,又新推出一个五环龙嘴壶表演。我们的目的是参与奥运,借奥运机遇传播中华茶文化。
奥运会期间,团中央牵头组织的城市志愿服务站点之一将设在老舍茶馆门口,大学生志愿者在站点进行指路、语言等服务,大碗茶也将作为京味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届时,五环茶旗,京味吆喝都会在站点展示,大碗茶继续亮相,与前门箭楼、天安门交相辉映,形成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记者:老舍茶馆力推大碗茶、五环茶,这与文化传播的内在联系在哪里?
尹:目的是一个——传播中华茶文化、介绍中国茶产品,但感觉是不一样的。推广大碗茶,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的关怀,营造的是一种大众都喝茶的气氛,宣传的是茶是健康饮品,茶为国饮。由于大碗茶本身也确实是有吸引力的,无论什么人,累了渴了,见到它都会喝上一碗。外地人端起大碗茶照张相说明来北京了,老外喝了大碗茶说明来中国了,名人喜爱大碗茶是在释放一种情怀。喝大碗茶,获得的更多的是文化感受,如果奥运期间我们每家茶馆门口都有一个免费品茶点,既有公益性又有普及性,那茶文化的传播力度是非常大的。茶界若能共同做这么一件有意义的事,也是对北京城市文明的一种提升。
我在北京市“人大”会上写的建议里就提到过:这次奥运会期间,记者和运动员可能有许多机会走出奥运村,到街头巷尾或者消费场所去感受。如果北京600多家茶馆一起上阵,同时在茶馆门口设品茗席位来传播茶文化,都推出茶艺表演,那么如此之浓郁的中国茶文化氛围,对来北京的外国人会产生震撼力,他们会觉得这是一个城市文化景观,在感知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被感染。这时,有茶馆推绿茶,有茶馆推花茶,有茶馆推乌龙茶,他们走遍北京大街小巷,会把中国各种茶都喝一遍。那么,若深受影响的话,也许会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带动他回国后延续这种品茶方式,这对于中国茶界的后续收益是很好的铺垫。
至于五环茶,是借助奥运会这个世界范围的体育盛事推广中国茶的一个突破点。如果来北京的外国运动员、观众及记者,能带走一盒五环茶,对他们了解中国茶的六大茶类及茶叶品种、了解中国茶文化历史有更直接的帮助。由于五环茶囊括的是中国5000年优秀茶文化,比单品类茶礼从容量上讲就更广更深,更有代表性。五环茶礼,实际上是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的一种元素,表达了中国的优秀茶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有机结合。五环旗与六大茶类颜色的统一性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机缘,这种元素的契合,给了我们茶界推广中国茶文化千载难逢的机遇,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好它。
记者:为了使老舍茶馆这张城市名片更具吸引力,作为总经理,您对企业有哪些期待?
尹:近期的期待就是成功完成奥运会期间所有的接待任务,更好地展示自己企业的风采。既然是北京城市文化名片的代表,我们硬件设施的提升、软件服务的提升都等待这一天来检验,我们蓄势待发筹备三年就等待最后这个精彩亮相,而这一个亮相会给后奥运时代培育一个火种:必然带动经济的发展。
抢抓奥运机遇,北京是占了头筹的,它将带动北京的世界性营销,北京的国际化推广。对北京后五年的文化事业推进,其后劲也是相当大的。我呼吁茶界一定要积极参与进来,借助奥运会为我们自己来做茶文化推介、营销、策划。一个企业是否成功,其定量指标是实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企业,只有市场化了,规模做大了,盈利能力增强了,更多的人才有可能跟进,去投入其中。这也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后奥运时代中国茶文化企业怎样扩张?作为传承传统文化、传统经营模式的代表,我们应该怎样市场化、国际化?最具盈利模式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我们需要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