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的粉彩,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往往在白瓷上加绘一种色地,如绿色、黄色、蓝色、胭脂红、紫色等,此时粉彩已不能与雍正时精细、莹润、鲜艳相比。嘉庆、道光时的粉彩,除继承前人传统外,没有多大发展。当时的釉料较粗,色彩较浓。
咸丰、同治时的粉彩画面繁复,而绘画却简单,彩料粗糙,釉层显薄,色调较淡,为使色彩华丽,往往在粉彩上再描绘金彩。这些都是在鉴别时的依据。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据有关研究所分析,是一种含砷的乳白色玻璃。它是采用一种叫"白信石"或"亚砒霜"的天然矿物,配入铅熔块、硝钾等熔剂中制成的,景德镇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与康熙硬彩(五彩)相对,亦称"软彩"。在粉彩没有发明之前,我国彩瓷都是单线平涂,所作花卉缺乏立体感。自从发明了玻璃白以后,在瓷器上面绘画时,先在所需要的纹饰部分施一层玻璃白,如同纸上粉本一样,然后再在粉上渲染各色颜料。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康熙晚期粉彩由于初创,原料依赖进口,画意较为简单,传世器物极为少见。雍正六年(1782),粉彩所需的原料已能自己生产,粉彩技艺也已日臻成熟,有时一件器物上的用色达二十多种。粉彩取代了五彩地位,跃居于釉上彩绘榜首。不仅官窑制品以粉彩为主要装饰,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民窑。到了乾隆年间,粉彩瓷器的烧制更进入了黄金时代。粉彩的渐趋繁缛,不仅能自如流畅地着上一切颜色,同时能细腻地表达意象。其表现手法被誉为清朝官窑中典型代表,成为景德镇的主要生产制品。嘉庆朝的前期,粉彩基本保留着乾隆朝的遗风,但已远逊于乾隆盛世。到了道光、咸丰朝,已趋衰落,粉彩瓷器的数量虽多,但品种、造型已大为减少,而且上乘佳品上少。同治、光绪两朝,由于整个社会陷于动乱和衰败,除少量官窑粉彩器外,景德镇制瓷业已无特珠精致的粉彩作品。
清代粉彩的器形主要有壶、瓶、樽、罐、盆、盘、洗、缸、盒等。乾隆年间,瓷器的器形比雍正时期更为繁多,别具一格的陈设品层出不穷。清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精代粉彩的纹饰品种除白釉地粉彩与色地粉彩外,还有釉下青花或是琢器上下部分为色地,腹部为白地或色地开光的粉彩。彩绘图案多以龙凤、花卉、山水、人物、故事等这主题画面,并以当时名画家的绘画为蓝本,兼容西方绘画技法。常见的花卉有月季、牡丹、玉兰、蔷薇、菊花、海棠等。清代粉彩瓷器的纪年款式一般为6字:"大清某某年制",或4字"某某年制"字款。字型:顺治、康熙时盛行楷书,雍正时楷书于多于篆书,乾隆时流行篆书,而到嘉庆以后又以楷书为主。格式有单圈、双圈、无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青花书款为主流,乾隆后期多用红字款。
●玲珑瓷
被称之为 [米通] [镶玻璃的瓷器] 的玲珑瓷,以玲珑剔透、晶莹雅致而蜚声中外。如今青花玲珑不仅在日用中西餐茶具、酒具上普遍运用,而且已扩展到各种花瓶、花插、花钵、以及吊灯、壁灯、皮灯等各式灯具。[玲珑眼]的形状也已从传统的米粒状发展到月牙状、流线状、圆珠状、菱角状、多角状等多种规则、不规则的形状。有时还与[半刀泥]相结合,组成各种图案。[玲珑眼]的釉色也由原来的单一碧绿色发展为红、黄、绿、蓝交相辉映的 [五彩玲珑] 、更丰富和增强了玲珑瓷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青花玲珑瓷在世界瓷坛上独树一帜,它与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合称为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玲珑瓷始创于明代,它融青花技术之长,集镂雕艺术之妙,玲珑剔透,精巧细腻,具有清新明快之感。据记载,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作的玲珑瓷就已具较高水平,但产量甚少,仅供宫廷使用。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的青花玲珑瓷制作工艺已有巨大的创新,它在装饰的瓷型上越来越广,装饰的题材上越来越多,装饰的部位已起了许多的变化,创立了青色玲珑青花、五彩玲珑等优质产品,使这传统的名瓷更活泼隽秀,意趣盎然。
●青花瓷
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使人感到美不可言。
青花瓷历史悠久,据考古工作者发现,唐代时河南省的巩县窑就有原始青花制作。到了元代江西景德镇已能生产装饰精致的产品了。
明代青花瓷在元代基础上更是光彩夺目,无论是景德镇的官窑,还是各地民窑,都不乏有精美之作。特别是永乐、宣德和成化、嘉靖及万历朝官窑烧制的青花瓷,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装饰丰富而著名于世。
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对瓷器都十分嗜好,并经常提出对质地、画面的改进意见,而且改善了景德镇瓷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青花瓷的制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的青花瓷色泽青翠光艳,清新明快,层次清晰,尤其是蓝色像蓝宝石一样鲜艳明亮,晶莹光润。然而到了乾隆后期,青花瓷的工艺制作日益衰落。
出神入化的青花瓷,受到世界各地爱好者的欢迎。早年通过古道"丝绸之路",陆续远销地中海沿岸各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又带有大量青花瓷器遍及越南和马来半岛的30多个国家。至今东南亚各国所收藏的青花瓷的碎片都舍不得丢掉,用黄金将它镶嵌后,藏在宝库里。
明朝正统年间,英宗皇帝在光禄寺设宴,招待外国使者。100多桌酒席餐具全都用的是青花瓷,那清新雅致的花色,把这些外国人逗引得如痴如醉,有些使者及夫人竟悄悄地把酒盅、碟子装进礼服口袋,宴席散后,清点餐具,据说竟被偷走580件之多。由此可见青花瓷具有多大的魅力。
各个朝代的青花瓷器在青花色料、瓷质、图案花纹等方面均有其不同的时代特色。元代青花瓷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色彩鲜艳、构图繁密,采用多层装饰,当时青料是进口的。花纹以人物故事、鱼藻纹、缠枝花居多,尤其是叶子在绘制时呈葫芦状。
明代永乐、宣德是我国青花瓷制作的黄金时代。采用进口青花料苏麻离青,颜色深沉、层次丰富。釉面白中泛青,构图较元代疏朗,花纹以瓜果、缠枝纹、束莲为多。
成化起用平等青料,色泽淡雅,当时很少厚重、大器件产品制作。釉面肥润、抚之有玉质感。器物外底部的底釉往往有不平整的波浪纹。图案花纹常见的有云龙、飞凤、团龙、团花、婴戏等。
正德、嘉靖起用西域的回青料,色泽浓艳。嘉靖帝尊崇道教,图案花纹以云鹤、八卦、八仙等为多见。
康熙青花料采用浙料,色泽鲜艳青翠,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康熙青花浓淡有层次,且有指印纹。器物以小件日用瓷和文房用具为主。图案花纹以龙、凤、缠枝莲、山水、花卉居多。民窑的图案也丰富多彩,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如岁寒三友、米芾拜石等,也有西厢记、三国演义等故事内容。明末清初青花瓷出口量大,为康熙青花瓷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雍正青花的色泽幽静淡雅,但有的青花有晕散现象。图案花纹除缠枝莲、云龙、龙凤外,以清雅的折枝花、团花、竹石、三果、花鸟为多见。
乾隆早期青花制品很难与雍正朝区分。中期以后偏于青亮而无晕散感。除了制作碗、盘外,还生产印盒、水盂、笔筒、笔插等各类文房用具。图案除了传统的云龙、云凤、缠枝莲外,以串枝莲、三果、婴戏、松鹤、竹石为多见。当时除了白地青花外,还盛行豆青地青花、黄地青花、天蓝地青花、仿哥釉青花等。
至嘉庆时青花瓷质量有所下降,但当时上等的青花器仍与乾隆相仿,青花色料较浅淡。
光绪初年曾大量烧造官窑瓷器,使一度衰落的青花瓷显得生机勃发。当时的青花瓷以仿前朝较多,图案纹饰以八吉祥、龙凤呈祥、万寿无疆、玉堂富贵、群仙祝寿、福禄寿喜为。光绪晚期由于战乱频仍,使刚复苏的官窑青花瓷制作又一蹶不振。
洒蓝釉描金花卉纹带盖糊斗
●颜色釉瓷
被人们誉为 [人造宝石] 的颜色釉瓷,蕴含丰厚,光彩照人。但 [千窑难得一宝] 、[寸金窑烧寸金瓷]。现在采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配料和控制窑温,不仅提高了色釉的质量、找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烧成条件的配方,还陆续创造了诸如红灯芯釉、宝石红、景红、锰红、铁红、火焰红、钛黄、钛花、络绿、绿郎窑、芒果、彩霞、紫罗兰等100多种颜色釉和多种无光色釉。
之后又成功研制出羽毛花釉、凤凰衣釉、雨丝花釉、希土变色釉和彩虹釉等高温色釉。
异彩粉呈的颜色釉的价值不仅在其本身,更可贵的是为陶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多优美材质,促进了色釉彩、综合彩、色釉瓷雕等多种陶瓷装饰艺术形式和品类的孕育新生。
色釉瓷又称颜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铜红、钴兰、铁黑、铅绿等等。
一般来讲,我们将颜色釉分如下几个大类,如青釉、酱釉、黑釉、白釉、黄釉、绿釉、青白釉等等。其实每种颜色还可以再细分,如青釉就可以分成豆青、粉青、天青、梅子青等等近20多种。要注意的是颜色釉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肉眼对釉面颜色的判断来确定的,比如宋代福建窑的一些青白釉,直观看上去是白色的,但由于其所含各种微量元素的比例,决定了他仍是属于青白釉。窑变釉和结晶釉色应纳入色釉瓷范围之内。
单纯以釉色来装饰瓷器其实难度相当大,但是好的色釉器却正是以它的单纯、清丽、隽永而著称于世。如宋代汝窑天青釉、官窑粉青釉、龙泉窑梅子青等等。中国陶瓷艺人在宋代所达到的制瓷成就是至今无人能及的,而宋器主要就是各种颜色釉瓷。这里面除了工艺技术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单纯的色釉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儒雅的美学观、道德观。
清代康、雍、乾三朝曾大力仿制各式单色宋器,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一些新创烧的色釉器也是有极高的艺术品味的。清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载御厂窑烧制的颜色釉就有35种之多。唐熙的郎窑红,其红如牛血,釉厚而润泽。缸豆红,又称美人醉,特点在于红釉面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绿苔。雍正朝的仿官釉、天青釉、天蓝釉,釉色明净清丽,优雅而华贵。乾隆窑器过多的装饰反而使得制瓷艺术走入一种误区,过份的夸张及渲染反映了当时皇室及国人的浮华、漂移的心态,这也正是大清帝国由盛转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