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产业新农民新体制
发布时间 2009-10-13 浏览 20132 次
说,如果农民的收入结构有60%以上是来自养殖业的话,那么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至少可以比现在增长两倍以上。关键是如何组织发动和实施引导。市场经济是“能人”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更离不开“能人”,培养新农民的重点就是培养更多的“能人”群体。对外出打工的农民来说,他们有相当数量的人最终还是要返回农村的,农村仍然是他们的“根”。他们外出打工不单是挣回了一点点钱,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拓宽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有的还带回了项目和技术。他们不再“传统守旧”,也不再“安分守己”,他们是思想解放后的新一代“能人”,是新型农民。“想致富、怕投入”是传统农民的一大心理局限,乡村两级组织要及时启迪引导,鼓励他们由外出打工到回乡创业,从存款拿息到敢于贷款获利,从家庭生产走向联合经营,从单纯种粮实现转化增值,让传统农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构筑新体制是实现农村小康的开锁钥。农村改革开放的后三十年靠什么?笔者认为,必须靠“合”与“股”(合作经营,投资入股)来解决农民群众的小康问题。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就是一把破解“三农”难题的开锁“金钥”。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资金不足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为了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信用合作社,抓住全省农村金融系统“支农惠农工程”实施的机遇,县信用社计划年内发放支农信贷3亿元,县政府也计划拿出1000万元贴息资金,专门用于扶持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乡村两级干部积极为专业合作社协调所用土地流转,县工商部门主动跟踪服务注册规范,其他涉农部门对口帮扶支援,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创造了宽松便利的条件。

  目前,全县乡村各种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正在破土而出,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合作社诞生。农民群众按照四自原则:“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觉发展、自我服务”组建自己的合作组织;政府对他们“引导不主导、扶持不代替、帮助不包办、服务不干预”。这种新型经营体制,起步规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稳固的产业支撑,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光明的发展前途(股份公司)。它较好地解决了长期困扰“三农”的许多难题:诸如土地的合理流转问题,农村专业分工协作问题,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组合问题,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问题,农产品的优质高效和安全问题,以及农民共同富裕问题等。

1  2  3  4  5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