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需要更多“李登海”
发布时间 2009-08-26 浏览 20465 次
以能长期坚持自主创新,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他立足生产实际,面向远大目标,从而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不断发现科技创新的新起点,不断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数十年来,他既不为眼前的困难所阻碍,也不曾因一时的成功而止步,而是始终不忘中美玉米单产水平的巨大差距,不断探索新问题、新技术,从而不断刷新着玉米高产纪录。

  李登海不仅是科学家,而且也是企业家,这在全国3000多万科技工作者中可谓凤毛鳞角。长久以来,科研与生产相脱节是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表现为科研与市场的脱节,一些科研工作并不为市场所急需,市场需要也难以在科研工作中充分反映。而李登海早在1985年便组建了民营的玉米试验站,提出“不向国家伸手,不向集体要钱,自负盈亏搞科研,以科研养科研”。这样,科研资金的来源、科研服务的对象均是市场,从而在根本上克服了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端。在紧凑型玉米研发过程中,一些阶段性成果均陆续形成商品良种,先后有49个玉米杂交种通过了省级和国家级鉴定,从而一方面使科研成果及时地为广大农民所分享,一方面也使科研投入适时得到回报,保障了科研工作的可持续性。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李登海对于这一传统的坚持则是始终不渝的。李登海之所以能始终坚持艰苦奋斗,根本原因在于他始终知晓手中钱应花在什么地方。自1985年成立民营科研实体以来,李登海已在科研上花了2亿元以上。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因而人总是要有点拼搏精神,而科研事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顽强拼搏。在李登海的农业科研工作中,自然灾害的巨大风险始终是挥之不去的,一场冰雹便让大田里一年的育种心血付诸东流。面对挫折,李登海总能激发出顽强拼搏的勇气,因为他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的事业绝对不能停止。正是凭借这一信念,李登海在38年的玉米高产科研中虽曾经历了多次毁灭性天灾,却从未放弃。由此观之,拼搏精神不仅对赛场上的运动员而言是必要的,其对科学家来说则更加重要,因为科学发展路途上的挑战远胜过赛场上的竞争。

  现代农业的发展关乎广大农民的利益增加,更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科技进步、科技推广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现代农业需要更多“李登海”式的科学家,而李登海的事业成功也表明,科学家、企业家在现代农业中大有用武之地。

1  2  3  4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