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壶艺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5494 次
宜兴所产紫砂壶固然是一种日用茶具,但名家所制却被视为高价的工艺品,尤其是年代愈久,价格愈昂,跻身古董之林,如日人奥兰田所言,其时距明不过三百年,却能「一壶值抵中人一家产」这样的增值幅度即使是在今日,也是十分惊人的。一、宜兴紫砂壶艺的起源 A.宋代起源说■小石泠泉留早味,紫坭新品泛春华(北宋 梅尧臣)宋'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摧摘雨前芽。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小石冷泉留早味,紫坭新品泛春华。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跨。」■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北宋 欧阳修)B.1976年羊角山古窑址出土发现宜兴鼎蜀镇羊角山发现早期紫砂窑址,下层出土有大量紫砂残器,有壶、罐两大类产品,以壶类为主,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其时代可推定为宋,主要烧造年代可能是南宋,其下限可能延缓至元代。C.结论1宋代应有紫砂器(罐)但未必有壶。茶器之行必与饮茶法有关——建盏 [紫坭][紫瓯]。2明太祖朱元璋(洪武1368-1398)废龙团凤饼,散茶兴,壶泡法起。3宜兴制缸业者对紫砂壶之滥觞有着必然的关连。宜兴陶器与茶的初始接触,除了用作煮水器外,尚有一重要用途便是「藏茶」,据万历十八年(1590)屠隆《茶说'藏茶》:「……宜兴新坚大罂,可容茶十斤以上……用时以新燥宜兴小瓶取出,约可受四五两。」由以上明代中期文献可以左证:宜兴当地早已十分蓬勃的制缸瓮业与茶事之间的碰撞激荡,对于紫砂壶的滥觞有着密不可分的脐带关系。二、创始期——明正德(1506-1521):◎始陶异僧的五色土传说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相传壶土初出时,先有异僧经行村落,日呼曰︰“卖富贵”!人群嗤之。僧曰︰“贵不欲买,买富何如”﹖因引村叟指山中产土之穴去,及发之,果备五色土,烂若披锦。」◎金沙寺僧据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创始》载︰金沙寺僧,抟紫砂细土,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作成壶具,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其时约在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供春(正始)——吴颐山、储南强清'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余从祖拳石公(吴仕)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缶,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世所称供春壶是也。」*1965年南京中华门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嘉靖12年,1533)出土紫砂提梁壶——最早有纪年可考的紫砂壶肝红色,砂质,质地较粗。制作技法、烧成工艺、泥质与火候,和宜兴羊角山宋代古窑址出土紫砂残片完全一致。壶腹半出现节腠,说明是用木模镶接成型,嘴襻均用接榫法制作,与史载紫砂初创时期制法相同。壶身有泪釉,表明烧时未用匣钵,是和缸坛等放于一起烧制,且壶身受火不一致,呈现色泽不匀。◎ 明四家:董翰(明万历)始创菱花式,已殚工巧赵梁(明万历)擅提梁式元畅(明万历)又曰袁畅、元锡时朋(明万历)又曰时鹏,传为时大彬之父———皆供春之后劲也《阳羡茗壶系》◎ 李茂林:号养心,善制小圆式,研在朴致中,允属名玩。将壶「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使免沾缸醰釉泪三、成熟期——明万历至明末(1573-1644): ◎ 时大彬:号少山,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顺治初)初仿供春,喜作大壶,后受陈继儒等文人影响而改制小壶壶艺正宗,陶土杂以碙砂,雅自矜重,遇不惬意者碎之初倩能书者落墨,后竟运刀成字,书法间雅,人不能仿———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阳羡茗壶系》———挟其术以游公卿之门,其子后补诸生,或为四书文以嘲之云「时子之入学,以一贯得也《先进录》* 1984年无锡明崇祯2年华师伊(1619-1566)夫妇墓出土三足如意纹盖壶* 1968年扬州明万历44年曹氏墓出土六方壶* 1987年福建漳浦明万历卢维祯(1543-1610)墓出土◎ 李仲芳:李茂林之子(明万历至崇祯人),大彬高足称第一李仲芳,制度渐趋文巧,其父督以敦古,。仲芳尝手一壶,视其父曰︰「老兄这个如何﹖」俗因呼其所作为“老兄壶”。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之,大彬见赏而自署款识者,时人语曰︰「李大瓶,时大名。」◎ 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至崇祯人),大彬弟子,以仿古青铜器为主徐友泉,名士衡,故非陶人也。其父好大彬壶,延致家塾。一日强大彬作泥牛为戏,不即从,友泉夺其壶土出门去,适见树下眠牛将起,尚屈一足,注视捏塑,曲尽厥状,携以视大彬。一见惊叹曰︰「如子智能,异日必出吾上。」因学为壶,变化其式,仿古尊罍诸器,配合土色所宜,毕智穷工,移人心目。种种变异,妙出心裁。然晚年恒自叹曰︰「吾之精终不及时之粗。」◎ 邵文金:又名亨祥(明万历至清顺治),大彬弟子◎ 邵文银:又名亨裕(明万历至清顺治),大彬弟子,制作文巧,擅圆器◎ 陈仲美:(明万历至清顺治),初造瓷于江西景德镇,以业之者众,不足成名而至宜。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心思殚竭,以夭天年。◎ 惠孟臣:(明崇祯至清康熙),能书,其制大者浑朴,小者精妙。孟臣制壶,后世仿制者众,广东潮州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小壶,触目皆是。日.奥兰田《茗壶图录》﹕「鸣远、孟臣,名尤显。……在日本,重煎茶小壶,凡刻有惠孟臣、陈鸣远、陈曼生等名字者,都受到珍爱。」民国.李景康、张虹《阳羡砂壶图考.别传》﹕孟臣制壶「浑朴工致兼而有之,泥质朱紫者多,白泥者少。出品则小壶多,中壶少,大壶最罕。笔法绝类褚河南,惟细考传器,行、楷书法不一,竹刀钢刀并用,要不离唐贤风格,仿制者虽精,书法究不逮也。」◎陈子畦:(明崇祯至清康熙)陈鸣远之父,小壶之始◎项圣思:不见史载,以桃杯闻名,或为明崇祯至清康熙陶人。另说:其为文人,或为明人项元汴之孙。四、发达期——清初至晚清(1644-1850): A. 文人风格——题诗作画铭刻——文人壶B. 市民趣味——彩釉、镶金银——民间壶C. 外销风格——异国装饰格调,水磨、金边、贴泥—外销壶D. 皇室风格——宫廷御用茶器,华丽,富文采干隆初年,壶工竞相施艺,精细入微而至雕镂繁缛,各显其能。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名师,为朝廷制作众多精细壶器,大多用珐琅彩、堆雕或泥绘装饰,有的还饰有干隆诗句,制作奇巧,华丽而典雅。 ◎ 陈鸣远:(清康熙至雍正)名远,号鹤峰。继承明代文人壶朴雅遗风,又发展了自然写实风格,壶身铭刻寓深意。游历各地,文人学士争相延览,享誉崇高。伪作特多。———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陶器行赠陈鸣远》汪文柏———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吴骞)◎ 邵旭茂:(清康熙至雍正)多大壶,造工精◎ 杨季初:(清雍正至干隆)以泥绘笔筒闻名◎ 惠逸公:(清雍正至干隆)工巧,书法佳,与孟臣合称「二惠」◎ 王南林:(清雍正至干隆)善彩釉砂壶◎ 陈荫千:(清雍正至干隆)善竹节提梁壶◎ 陈鸿寿:(清干隆至嘉庆)字子恭,号曼生,善书诗画金石,西泠八家之一,溧阳县令,创曼生十八式(应有四十至四十五式),由紫砂名工杨彭年等制壶,曼生及其幕客郭频伽等题款书刻,形制简朴,大块留白,铭刻书画,人称“曼生壶”,为世所重。——字依壶传,壶随字贵* 却月壶——月满则亏,置之座右,以为我规* 方壶——内清明,外直方,吾与尔皆臧* 箬笠壶——笠荫暍,茶去渴,是二是一,我佛无说◎ 杨彭年:(清干隆至嘉庆)不用木模,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瞿应绍:(清嘉庆至道光)字子冶、老冶,号壶公,诗书画三绝,世称「三绝壶」应绍,字子冶,清代嘉庆、道光间人。上海名士,尝制砂壶,自号“壶公”。是继陈曼生、朱石梅后,又一位与壶艺结合之文人。子冶并请邓奎(符生)至宜兴监造茗壶,钤有“符生邓奎监造”篆文方章。精美者子冶自制铭,或绘刻梅、竹。因其铭刻之砂壶,诗文、书画、镌刻三者皆风格高雅,韵致怡人,时人称为“三绝壶”。清'徐康《前尘梦影录》︰「子冶善兰竹,有诗、书、画三绝之称。」◎ 朱石梅:(清嘉庆至道光)名坚,首创锡包砂壶◎ 潘仕成:(清嘉庆至道光)潘壶清代道光间(1821-1850)人。字德畬,广东番禺人。《阳羡砂壶图考》︰「(仕成)先世以盐贾起家。道光癸巳年京畿荒旱,德畬以副贡捐输赏给举人,历官至两广盐运使。在广州建别业,名“海山仙馆”,即今荔枝湾“台榭亭院”。……德畬喜收藏法书名画,搜罗极富。刻有《海山仙馆丛书》、《海山仙馆藏真帖》。……德畬嗜茶,特制茗壶,以壶盖唇外,阴文篆书“潘”字印为识,至今流传,粤人名之曰“潘壶”。」◎ 邵大亨:(清嘉庆至咸丰)鱼化龙名作。气格高,不畏权势◎ 申锡:(清道光至咸丰)喜用白泥,落「茶熟香温」款◎ 蒋万泉、邵友廷、何心舟、王东石、邵景南(留佩主人)、金士恒五、衰落和复兴期——清末至民初(1851-1950) A. 太平天国——宜兴荆溪…丁壮百万…城陷五载,黄童白叟几无孑遗,丁壮不及十万……十夫九寡……《宜兴荆溪县志》B.辛亥革命、民国成立C.日本侵华D.国共战争 ◎ 黄玉麟的树瘿壶、鱼化龙壶,吴大澄(客斋)◎ 俞国良的传炉壶,1915年巴拿马得奖◎ 程寿珍(冰心道人)的掇球、汉扁壶,1915年巴拿马、1932年芝加哥博览会得奖。子为程盘根◎ 冯桂林的五竹、松段、梅桩壶◎ 蒋燕亭的仿古清末民初宜兴紫砂名工。号志臣,鸿臬,亦名彦亭、夔庭。江苏宜兴川埠潜洛村人。工治壶,尤擅仿作。二十世纪初在上海,为仿制陈鸣远作品主要人物之一。燕亭为当代名师蒋蓉伯父,蒋蓉曾随之学习仿制古代紫砂技艺,后由燕亭介绍蒋蓉至上海古董商虞仁恩处仿制紫砂古壶。燕亭技艺全面,所制质朴精工,名闻一时。◎ 陈鼎和陶器厂◎ 铁画轩:戴国宝(玉屏、玉道人)◎ 吴德盛陶器公司:金鼎商标,吴汉文(歧啕)◎ 利用公司、利永公司◎ 毛顺兴六、新生和鼎盛期——廿世纪五○年代迄今(1950- ) 1954年成立宜兴蜀山工场紫砂生产组——59人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王寅春、朱可心、裴石民、吴云根、任淦庭、顾景舟、蒋蓉八○年代——1981年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罗桂祥1984年香港茶具文物馆九○年代——1993年顾景舟来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marroptt.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